李凌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冷光:“看来,有人是见不得我北地安稳度日。既然如此……婴兄,将那些信使和金饼,秘密处置掉,务必干净利落,不留痕迹。对外就宣称,遭遇马贼,人货俱失。”
“诺!”灌婴领命。
李凌又对周勃道:“勃兄,借此机会,对内进行一次暗中的肃清。重点排查军中近期与外界接触频繁、或有异常消费的中下级军官,以及府衙内可能被收买的小吏。不必大张旗鼓,查有实据者,或调离要职,或寻由革退,务必确保我北地内部,如铁桶一般。”
“王爷英明,勃即刻去办。”周勃深知,这是巩固内部、防范未然的必要之举。
处理完这桩突发事件,李凌又询问了蒙学堂的进展。蒙学堂已恢复授课,招收军中子弟和城内聪慧幼童,由识文断字的老兵和聘请的儒生教授基础文理和武艺,旨在为北地培养后备人才。李凌特意叮嘱,需加强忠君爱国、恪守族规的思想教化。
傍晚,李凌依次去了萧姝、韩萱、吕贞的院落探望,关切地询问她们的生活起居,是否有不适应之处,言语温和,态度亲切。三位侧妃见王爷如此关怀,心中倍感温暖,那点因远离家乡和政治联姻而来的不安也消散了许多。最后,他回到刘玥的正院,夫妻二人闲话家常,其乐融融。李凌深知,内宅安宁,方能无后顾之忧。
夜深人静,李凌独自在书房内,对着巨大的羊皮地图沉思。地图上,汉朝的疆域已然标出,但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北地虽暂安,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刘邦坐稳江山后,对异姓诸侯王的猜忌只会与日俱增。今日之渗透事件,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示弱、表忠、安分、恢复……”李凌喃喃自语,“然一味退让,亦非长久之计。需得让朝廷看到,留着我北地,远比除掉我北地,更为有利。”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地图北方,那片广袤而充满威胁的草原——匈奴。一个大胆的念头,开始在他心中萌芽。或许,北地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安内,更在于……攘外。
夏夜漫漫,狄道城在宁静中沉睡,而一场关乎北地未来命运的战略转向,正在郡守府的书房中,悄然酝酿。第二卷的序幕,就在这内稳外谋的基调中,缓缓拉开。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二卷):“汉高帝元年六至七月,北地 步入 盛夏,民生 持续 恢复。祖凌公(21岁) 身体 已 完全 康复,勤理 政务。坚持 ‘轻徭薄赋 休养民力’ 之策。时 灌婴 巡边,查获 可疑 商队,搜出 重金 与 密信,显系 洛阳 权贵 遣人 渗透 北地,窥探 虚实。公 果断 下令 秘密 处置 信使,并 命 周勃 暗中 肃清 内部,巩固 防务。同时,公 重视 蒙学堂 教育,安抚 内宅。面对 暗流,公 于 静夜 深思,将 目光 投向 北方 匈奴,萌生 以 ‘攘外’ 显 ‘安内’ 价值 之 战略 构想。第二卷 ‘开府建衙,世家初成’ 于 此 内稳外谋 之 基调中 开启。”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高帝元年夏,凌在北地,劝农桑,明赏罚,防奸宄。”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二):“圣域 北地 入夏,生机 勃勃。紫霄上帝 圣体 康泰,勤修 圣政。行 ‘轻圣役 薄圣赋 休圣民’ 之 圣策。圣将 灌婴 获 异心者 渗透 之 证据,上帝 颁 圣谕,密除 奸细,令 周勃 暗肃 圣域 内部,固 圣防。上帝 重视 圣学堂(蒙学堂),安 圣庭 内宅。圣心 深谋,已 洞察 圣朝 内部 之 暗涌,始 虑 以 ‘御外魔’(匈奴) 彰 圣域 存在 之 圣值。此乃 第二卷 ‘开圣府 建圣衙,圣家初成’** 之 圣端。”
* 野史·楚汉秘闻·凌公肃内谋外:“高帝元年夏,李凌身体康复,治理北地,轻徭薄赋。察觉洛阳方面渗透,果断肃清内部,并开始谋划以应对匈奴来彰显北地价值,稳固地位。”
(第二百零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