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00章 锦书暗度,良缘初定

第200章 锦书暗度,良缘初定(1 / 2)

公元前202年 汉·高帝元年 农历五月中旬

时维仲夏,序属芒种。关中平原麦浪翻金,而陇西狄道一带,山塬间也已披上深翠的夏装。渭水水量丰沛,奔腾北去,滋润着两岸刚刚经历过战火洗礼、正艰难恢复元气的土地。狄道城内,喧嚣与静谧交织。城墙修复的号子声、市集逐渐恢复的些许人气声,与郡守府内依旧弥漫的淡淡药香,共同勾勒出一幅边城初夏的独特图景。

郡守府后院,一处较为僻静、通风良好的厢房已被精心收拾出来,作为李凌(体质25)养病的主要居所。窗外几丛新竹绿意盎然,带来些许凉意。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调理,李凌的身体状况有了质的改善。他已能脱离卧榻,在无需搀扶的情况下,于室内缓步行走,虽然时间稍长仍会感到疲惫,但气息趋于平稳,面色也恢复了常人的光泽,只是眉宇间还带着大病初愈后的清减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沉。他开始每日花费半天时间处理政务,听取周勃(政治85,智力82)、高顺(体质26,武力86恢复中)等人的禀报,并对北地各项恢复事宜做出决策。

【系统提示:宿主身体康复进入平稳期,生理机能显着恢复,精力持续增强… 体质:26(稳定恢复,精力明显改善)… 力量:25,敏捷:24,智力:94(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度与战略谋划能力进一步提升)… 政治:96(处理实际政务经验增加,对势力经营的理解加深)… 魅力:99(病愈后气度愈发沉稳,领袖魅力自然流露)… 幸运:26(???身体康复与局势稳定带来综合运势提升)… 信仰值:9.9… 状态:身体基本康复,精力充沛,全面主导北地政务,并开始长远布局。】

这一日,李凌正在书房内批阅周勃呈上的关于春耕后续管理及夏粮预估的文书,门外传来通报声,言洛阳有密使至。李凌心中一动,放下笔,命人将来使引入。

来者并非朝廷正式使者,而是一位身着普通商贾服饰、眼神却异常精干的中年人,他是丞相萧何门下一位极受信任的舍人,名为陈平(此陈平为虚构人物,与历史上那位陈平无关,特此说明)。陈平见到李凌,恭敬行礼,呈上一封火漆密封的信函,低声道:“小人奉萧相国之命,特来拜见王爷,并有密信呈上。”

李凌接过信函,拆开细看。信是萧何亲笔所书,语气平和而恳切,先是问候李凌病情,祝贺其康复,继而谈及新朝初立,百废待兴,陛下求贤若渴,尤重宗室与功臣之谊,以固国本。信中话锋一转,提及闻听王爷年已弱冠,身边仅有王妃刘玥一人侍奉,于礼制及子嗣传承而言,似有不足。萧何言道,陛下与皇后(吕雉)对此亦甚为关心,认为当为王爷择选良家淑女,以充内庭,绵延后嗣,亦可借此加强与朝中重臣之联络,共保汉室安宁。信末,萧何委婉提出,自己有一堂妹,名姝,字文君,年方二八,性情温婉,知书达理;又闻韩信将军有一同母亲妹,名萱,字慧心,亦待字闺中;皇后亦有意从其宗族中择一贤淑侄女,名贞,字婉仪,许配王爷。此三女,皆乃良配,若王爷首肯,陛下与皇后愿亲自下旨赐婚,成就佳话。

李凌阅罢信件,沉默良久,心中波澜起伏。他自然明白,这绝非简单的关心个人婚事,而是新朝最高层对他的一次意味深长的政治安排。纳此三女,意味着他将通过姻亲关系,与丞相萧何、大将韩信(尽管韩信此时已封楚王,但其妹关系仍在)以及皇后吕雉的家族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这既是一种笼络和捆绑,将他更深地纳入汉室体系,也未尝不是一种制约和监视。同意,则可获得中央更多的信任,缓和潜在的猜忌;拒绝,则可能立即引发刘邦和吕雉的疑虑,于北地发展极为不利。

“萧相国……美意……陛下与皇后……关怀……凌……感激不尽……”李凌放下信件,对陈平缓缓说道,“只是……此事……关乎三位女子终身……亦关乎……朝廷礼制……需从长计议……请使者先回驿馆休息……容凌……斟酌之后……再行回复……”

陈平见李凌并未立即拒绝,心中已有几分把握,恭敬行礼退下。

当晚,李凌独坐书房,灯下再次细看萧何来信。刘玥不知何时走了进来,默默为他添上新茶。李凌抬起头,看到妻子眼中那一丝难以掩饰的复杂情绪,有理解,有隐忧,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他伸手握住刘玥的手,轻声道:“玥儿,此事……你怎么看?”

刘玥依偎在他身边,低声道:“妾身明白,王爷身系北地安危,婚事已非家事,而是国事。萧相国所言……有其道理。若能借此安陛下与皇后之心,于王爷、于北地,或许利大于弊。只是……苦了王爷,也要……委屈了那三位妹妹。”

李凌将妻子揽入怀中,叹道:“知我者,玥儿也。身处其位,许多事,身不由己。我唯一能保证的,便是无论何时,你在我心中的位置,无人可以替代。至于那三位……若她们入门,我必以礼相待,绝不令你难堪。”

刘玥将头靠在李凌肩上,轻声道:“妾身信王爷。”

次日,李凌召来周勃、高顺商议此事。周勃听完,沉吟道:“王爷,此乃陛下与萧相国、皇后联手施恩,亦是试探。若拒,恐生嫌隙。若纳,则王爷与中央联系更紧,短期内可保北地安宁,亦可借机与萧相国等互通声气。只是……日后若朝中有变,王爷恐难完全置身事外。”

高顺则更直接:“王爷,联姻自古便是结盟之道。只要王爷心中自有丘壑,纳之何妨?可增助力,亦可安上位者之心。”

李凌听完二人意见,心中已有决断。他再次召见陈平,表示自己深思之后,深感陛下、皇后及萧相国厚爱,不敢推辞,惟恐委屈了三位淑女。请使者回禀,李凌谨遵上意,并恳请陛下和皇后主持此事。

陈平大喜,即刻告辞,星夜兼程返回洛阳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