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和周勃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新朝初立,巩固中央权威是必然之举,而对异姓诸侯的忌惮和制约,恐怕也会随之而来。这阵风,迟早会吹到北地。
“加强……侦察……尤其是……通往洛阳的……要道……”李凌对灌婴吩咐道,“商队……亦可利用……多收集……朝中消息……但需……谨慎……勿授人以柄……”
“末将明白!”灌婴领命。
周勃补充道:“对于西羌大部,可先以安抚为主,加强边境巡哨,示之以威,同时通过互市给予小利,稳住他们。待我北地恢复些元气,再图后计。”
李凌点头认可:“勃兄……处理……甚妥……”
就在狄道城上下忙于春耕、巩固边防之际,一封来自洛阳、并非正式诏书、而是以丞相萧何名义发出的公函,被快马送至狄道。公函内容主要是询问北地现状,包括人口、田亩、兵额、粮储等具体情况,要求“详加核计,据实禀报”,并提及朝廷即将“统一度量衡,整饬赋税,以利民生”等新政意向。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上级权威。
周勃拿着这封公函,来到李凌榻前。“王爷,萧相国的公函到了。看来,朝廷要开始摸清各地的家底了。”
李凌仔细阅看后,沉吟良久。这封公函,看似是寻常的政务问询,实则意味深长。这是新朝中央试图将权力触角伸向地方的具体表现。
“据实……禀报……”李凌缓缓道,“但……‘实’……亦有……分寸……人口田亩……可尽量……准确……兵额……可按……现有员额上报……但需注明……多为伤疲之兵……粮储……则……如实陈述……困窘……总之……既要……显得恭顺合作……又要……让朝廷知我……北地……短期内……无力承担……过多赋税……兵役……”
周勃心领神会:“勃明白,这就去安排人手,仔细核计,撰写回复。定要让朝廷既看到我北地的忠诚,也看到我北地的艰难。”
“善……”李凌疲惫地闭上眼,心中暗叹。与中央的博弈,已经从这看似平常的公文往来中,悄然开始了。春耕固本固然重要,但这政治上的暗流,同样需要小心翼翼地应对。北地这艘船,正驶入一片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水下暗礁遍布的新水域。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高帝元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北地 忙于 春耕 生产,以 固 根本。祖凌公(21岁) 身体 得 御药 调理,略有好转,开始 关注 农事 及 外部 动向。周勃 主持 春耕,应对 耕牛 短缺;灌婴 广布 斥候,探查 周边 郡县 羌胡 动态 及 朝廷 风声;高顺 献策 用 军马 助耕。此时,接到 丞相 萧何 询问 北地 详情 之 公函。公 指示 周勃 ‘据实 有度’ 地 回复,既 示 恭顺,又 显 困境。此一时期,北地 外部 压力 暂缓,然 与新朝 中央 的 政治 经济 互动 已然 开始,暗流 悄然 滋生。”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高帝元年春,凌在狄道,劝农桑,修守备,应丞相府咨问。”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圣域 北地 迎来 春耕,紫霄上帝 圣体 得 圣药 滋养,渐 康复,圣心 关注 圣耕 之事。圣将 周勃 主 圣耕,圣将 灌婴 广派 圣眼(斥候)探查 四方,圣将 高顺 献 圣策 助耕。是时,圣相 萧何 发 圣函 询 圣域 详情。上帝 颁 圣谕,令 ‘据圣实 呈圣困’ 以 回复,既 显 圣忠,又 表 圣艰。此阶段,神国 于 圣朝 下 迎来 短暂 和平,然 与 圣庭 的 政经 往来 已 开启,新的 圣考 悄然 降临。”
* 野史·楚汉秘闻·凌公病中谋春耕:“春耕时节,李凌病体稍愈,即与周勃等谋划农事,应对耕牛短缺,并指示灌婴加强侦察。时接萧何公函询北地详情,凌公指示据实有度回复,以应对朝廷。”
(第一百九十八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