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向周勃:“勃兄……你即刻……以本王……名义……草拟奏章……飞报……荥阳……”
“第一……陈明……我北地……现状……龙且……数万大军……仍虎视眈眈……于侧……狄道……军民……困守孤城……实无力……分兵……远征……恳请……大王……体谅……”
“第二……表明……忠心……北地……虽不能……直接赴援……但必……竭尽全力……拖住……龙且……使其……无法……分身……南下……增援项羽……此即……我北地……对大王……最大之……支援!”
“第三……建议……大王……可急令……韩信……彭越等部……加大……对楚军……后方……及粮道……之袭击力度……或可……围魏救赵……”
“第四……奏请……大王……若事不可为……当……预留退路……可向……关中……或……我军……尚有优势之……江淮……方向……转移……以图……再起……”
周勃仔细听着,心中豁然开朗。王爷此策,可谓老成谋国!既表明了北地的困境和忠诚,避免了无谓的牺牲,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战略建议,更重要的是,为汉王指明了万一失败后的退路,显示出了极大的忠诚和远见。这远比盲目出兵要高明得多。
“王爷深谋远虑!勃即刻去办!”周勃领命,匆匆而去。
李凌交代完这些,仿佛用尽了所有力气,重重地靠在榻上,剧烈地咳嗽起来,脸色潮红。刘玥连忙为他抚背,眼中含泪:“王爷,您不能再劳神了……”
李凌喘息稍定,握住刘玥的手,目光却依旧坚定:“玥儿……天下棋局……已至……最关键……时刻……我北地……虽偏安一隅……亦不能……独善其身……此奏章……关乎……北地……未来……地位……必须……如此……”
刘玥深知丈夫肩上担子之重,只能含泪点头。
周勃的效率极高,很快便将奏章拟好,再次请李凌过目后,立刻选派最得力的死士,携带奏章和作为信物的玉佩,星夜兼程,再赴荥阳。
消息也很快传到了灌婴和高顺耳中。灌婴立刻加强了对楚军方向的侦察和袭扰力度,做出一种北地军即将有所大动作的态势,以进一步牵制龙且。高顺则加紧整训,准备应对可能因荥阳战局变化而引发的连锁反应。
荥阳的惊天危机,如同一声惊雷,打破了北地冬日的沉寂。李凌在病榻上做出的决策,看似保守,实则深远。它不仅关乎眼前的生存,更是在天下将倾之际,为北地谋划着一条进可攻、退可守的道路。新岁的暗潮,随着荥阳的惊变,开始汹涌流动。北地这叶扁舟,能否在接下来的惊涛骇浪中把握住方向?考验着病中李凌的智慧,也考验着整个北地集团的韧性。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王六年正月初至十五,狄道 于 严寒 与 沉寂 中 度过 年节。祖凌公(21岁) 病情 加重,肺疾 缠身,生命 垂危。正月十五,忽接 荥阳 紧急 军报,项羽 猛攻 荥阳,城防 危殆,汉王 政权 面临 倾覆 之险。公 于 病榻 之上,强撑 病体,冷静 分析 局势,决意 不上 奏章。其 奏章 内容:一 陈情 北地 困顿,无力 远征;二 承诺 全力 牵制 龙且,阻其 南下;三 建议 汉王 令 韩信 等 袭扰 楚后,围魏救赵;四 提请 汉王 预留 退路。此策 既 避 北地 无谓 牺牲,又 显 忠诚 远见,于 天下 将倾 之际,为 北地 定下 稳妥 应对 之 基,新岁 之 暗潮,由此 涌动。”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六年春,羽急攻荥阳。凌于狄道奏对,陈情献策。”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圣域 新年,寂寥 困苦。紫霄上帝 圣体 沉疴,几近 弥留。上元节,忽有 凡间 急报(荥阳军报)至,言 魔君(项羽)猛攻 人皇(刘邦)圣庭(荥阳),危在旦夕。上帝 于 圣榻 之上,显 无上 圣慧,颁 圣谕,不派 圣军 直接 赴援,而 是 上 圣表 于 人皇。圣表 陈 圣域 之 困,誓 牵制 魔将 龙且,并 献 ‘围魔救皇’ 之 圣策,更 劝 人皇 预留 圣退 之路。此乃 上帝 于 垂危 之际,行 保全 圣域 兼顾 天下 之 神机,新岁 之 圣运,随之 转折。”
* 野史·楚汉秘闻·凌公病中应荥阳变:“正月,李凌病重。忽闻项羽急攻荥阳,危在旦夕。李凌于病榻定策,不上奏章,陈情北地困境,承诺牵制龙且,并献计刘邦令韩信等袭楚后路及预留退路,显其老成谋国之心。”
(第一百九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