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187章 王命请封,潜龙布势

第187章 王命请封,潜龙布势(2 / 2)

灌婴亦是大喜过望:“末将谢王爷栽培!”

李凌微微喘息片刻,又道:“至于本王……只需在奏表中略提坚守之事即可,重点在于为将士请功,为北地请援。另外……”他目光变得深邃,“奏表之中,可稍提及……韩信将军于荥阳正面御敌,牵制项羽主力,亦间接缓解我北地压力之功。言辞需谨慎,但要点到。”

周勃与灌婴皆是精明之辈,立刻明白了李凌的深意。此举一则可示好韩信,缓和可能存在的隔阂;二则也向刘邦表明,北地将领并非只知有李凌,亦知有汉王与其他功臣,姿态谦恭。周勃由衷赞道:“王爷思虑周详,勃佩服!”

计议已定,周勃便亲自执笔,根据李凌的意图,草拟了一份情词恳切、论功公允的奏表。奏表中,大力褒扬了周勃、灌婴及北地守军之功,详细描述了狄道之战的惨烈与北地当前的困境,并提出了具体的请封和求援事项。李凌过目后,又稍作修改,使其语气更加恭顺谦卑。

奏表写成,需选派得力之人送往荥阳。此人既要忠诚可靠,又要能言善辩,能在汉王面前陈述详情。李凌沉吟片刻,道:“此事……关乎重大。寻常信使恐难当此任。勃兄,你看何人可行?”

周勃道:“王爷,谒者丞赵午,前次来宣旨,观其言行,颇为干练,且是陈平先生心腹,由他携表返京复命,最为妥当。一则显示我等对朝廷使者的尊重,二则陈平先生亦能从中斡旋。”

李凌点头:“善!就依勃兄之言。即刻请赵使者前来。”

赵午(政治75,智力78)闻召,很快来到郡守府。李凌在榻上接见了他,将奏表郑重交付,言辞恳切地请其务必面呈汉王,并代为陈述北地之艰难。赵午见李凌病容憔悴,言辞恳切,又闻奏表中对周勃、灌婴之功不吝褒奖,对朝廷极尽恭顺,心中亦生感慨,肃然应承下来。

次日,赵午便带着奏表和李凌备下的少量北地特产(主要是些皮货药材),在一队精锐骑兵护送下,离开狄道,冒着风雪,踏上了前往荥阳的旅程。

送走赵午,李凌心中稍安。这一步棋,是他病中深思熟虑的结果。通过请功和求援,他要达到几个目的:一是巩固周勃、灌婴等将领的地位和忠诚,使北地军事集团更加团结;二是向刘邦展示北地的价值(牵制了龙且数万大军)和忠诚,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三是摆出谦卑姿态,缓解可能存在的功高震主的猜忌;四是借此机会,与韩信等重臣缓和关系,为未来布局。

当然,李凌也清楚,刘邦并非易与之辈,朝廷之上更是波谲云诡。这份奏表能起到多大作用,尚未可知。但无论如何,主动出击,总比被动等待要好。

窗外,风雪依旧。李凌靠在榻上,目光似乎穿透了重重风雪,望向了遥远的荥阳,望向了更加不可测的未来。北地这盘棋,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如今又进入了新的布势阶段。潜龙在渊,虽伤痕累累,但其布子落势,已渐显峥嵘。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王六年十二月初,狄道 重建 艰难 进行。祖凌公(21岁) 于 病榻 之上,与 周勃 灌婴 议定,向 荥阳 汉王 上表 请功 请援。其 奏表 重点 褒扬 周勃 灌婴 千里 驰援 之功,恳切 陈述 北地 困境,并 为 周勃 请封 关内侯,为 灌婴 请封 左庶长,而 对 自身 坚守 之功 则 轻描淡写。同时,奏表中 亦 巧妙 提及 韩信 之功,以示 联结 之意。表成,委派 使者 赵午 携往 荥阳。此乃 公 病中 审时度势,以 退为进,巩固 内部,结好 外部,向 中央 展现 忠诚 与 价值 之 重要 政治 举措,潜龙 之 布局,愈发 深远。”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五年冬,凌遣使上表,请功勃、婴,并求援。”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圣城 初定,紫霄上帝 虽 圣体 未愈,然 圣心 已 谋划 深远。其 颁 圣谕,令 周勃 草拟 奏表,上达 人皇。表文 盛赞 圣将 周勃 灌婴 之功,极言 圣域 困苦,为 二将 请 圣爵,而 对 己身 圣绩 则 谦抑 不言,并 暗示 韩信 之 功。此乃 上帝 以 凡俗 之姿,行 合纵连横 之 圣策,巩固 圣基,韬光养晦,以待 天时。”

* 野史·楚汉秘闻·凌公病中上表谋势:“李凌病中决策,上表刘邦,大力为周勃灌婴请功,详陈北地困境求援,自身则谦退不言,并暗提韩信之功。此表尽显其政治智慧,意在固内联外,争取主动。”

(第一百八十七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