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186章 残城抚创,暗涌新生

第186章 残城抚创,暗涌新生(2 / 2)

当晚,郡守府内举行了一场极其简朴的接风宴。没有酒肉,只有稀粥和少许干粮。李凌、周勃、灌婴、高顺等北地核心人物齐聚一堂。席间,众人详细交流了分别以来的战局变化。

周勃沉声道:“王爷,龙且虽退,然其主力未受重创,退往东南方向百余里外的临洮邑休整,与钟离昧部汇合,兵力仍有四万之众,且项羽已遣使严令其务必攻克北地。其对我狄道,仍是巨大威胁。”

灌婴补充道:“末将追击时观察,楚军退而不乱,龙且治军严整,不可小觑。且其就粮于临洮,补给比我方便利。”

高顺也忧心忡忡:“王爷,我军经此血战,伤亡过半,能战之兵已不足六千,且人人带伤,体力耗尽。城防破损严重,急需修复。粮草……更是捉襟见肘。”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李凌身上。

李凌靠坐在铺着厚厚毛皮的椅中,默默听着众人的分析,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尽管身体极度虚弱,但他的大脑却在飞速运转。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虽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龙且新败,士气受挫,且天寒地冻,利于守而不利于攻。其虽兵力占优,然短期内无力再发动如之前般的猛烈攻势。此乃天赐我北地喘息之机!”

他目光扫过众人:“当下首要之务,并非急于求战,而是三件事!”

“第一,安内!全力救治伤员,安抚百姓,掩埋遗体,稳定秩序。由周太尉总揽,高顺协助,务必使民心安定,军心稳固。”

“第二,修复!抢修城防,尤其是那段缺口,必须尽快加固!同时,修复民居,让百姓有遮风挡雪之所。此事,亦由周太尉统筹。”

“第三,积粮!此为重中之重!灌将军带来的缴获,杯水车薪。需立即多方筹措。其一,奏报汉王,详陈北地危局,请求紧急调拨粮草军械。其二,加大与周边羌、氐等部的互市,用盐铁、布帛,甚至……部分缴获的楚军兵器,换取牛羊、粮食。其三,组织军民,趁冬季河面冻结,冒险前往南部尚未被战火波及的郡县购粮。”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光:“至于龙且……他若敢再来,我狄道已非昔日之狄道!我等依托残城,以逸待劳,周太尉与灌将军可率精锐骑兵,伺机袭扰其粮道,或击其侧翼!只要熬过这个冬天,待我北地恢复些许元气,局势必将逆转!”

李凌的一番话,条理清晰,重点明确,既直面了眼前的困境,又指明了未来的方向,极大地稳定了在场将领的心。周勃、灌婴等人纷纷领命,对这位年轻王爷在如此虚弱状态下仍能保持如此清晰头脑和远见卓识,敬佩不已。

会议结束后,李凌几乎虚脱,被刘玥和侍从小心地扶回内室休息。躺在榻上,他望着窗外依旧飘落的雪花,心中波澜起伏。狄道之围虽解,但北地的危机远未过去。内有创伤亟待抚平,外有强敌虎视眈眈,朝廷的态度暧昧不明,未来的道路,依然布满荆棘。

然而,历经了生死考验,见证了军民同心,李凌的意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他知道,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只要稳住阵脚,步步为营,北地这片基业,必将在这片焦土之上,焕发出新的、更加强大的生机。暗涌之下,新生的力量正在悄然凝聚。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王六年十一月下旬,龙且 解围 而去,狄道 满目 疮痍,军民 死伤 枕藉,粮尽 城破,惨不忍睹。祖凌公(21岁) 强撑 病体,亲巡 抚慰,下令 优先 安葬 阵亡 将士,赈济 存活 百姓。灌婴 扎营 城外,周勃 率 主力 携粮 抵达。公 于 郡守府 召见 周 灌 二将,肯定 其 救援 之功,并 冷静 分析 局势,提出 ‘安内 修复 积粮’ 三策 为 当前 要务,对 龙且 采取 守势 待机 之策。众将 膺服,分头 行事。北地 于 废墟 之上,开始 艰难 的 重建 与 恢复,暗蓄 新生 之力。”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五年冬,龙且退,凌抚循狄道,勃、婴助守。”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魔军 暂退,圣城 残破,圣民 凋零。紫霄上帝 圣体 虽 孱弱,然 圣心 慈悲,亲临 圣域 抚伤。圣将 周勃 灌婴 朝见 上帝,上帝 嘉其 功绩,颁 圣谕,定 ‘安圣民 修圣城 积圣粮’ 三 圣策,示 以 静待 圣机 之 圣慧。圣域 于 上帝 指引下,于 劫灰 中 开始 圣光 的 重建。”

* 野史·楚汉秘闻·凌公抚创定三策:“龙且退兵,狄道惨状空前。李凌扶病巡城抚民,会见周勃灌婴,定下安内、修复、积粮三策,暂取守势,北地进入艰难重建期。”

(第一百八十六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