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180章 捷报惊朝,潜龙待时

第180章 捷报惊朝,潜龙待时(2 / 2)

数日后,刘邦的嘉奖使团浩浩荡荡地抵达了狄道。使者带来了大量的金银布帛、美酒佳肴,以及擢升周勃、灌婴爵位的诏书。对于李凌,诏书中更是极尽褒奖之词,称其“忠勇无双,国之柱石”,并再次强调让其“安心静养”,赏赐了无数珍贵药材。

李凌依旧以“病体仍需调养”为由,在郡守府正厅简单接见了使者。他面色刻意保持几分苍白,言语间略带“虚弱”,但应对得体,感恩戴德之情溢于言表。他郑重表示,北地一切皆为王事,周勃、灌婴之功皆赖大王天威,自己愧不敢当,必将恪尽职守,镇守北疆,以报王恩。

使者见李凌如此“谦恭”,且“病容”确似未愈,心中疑虑稍减,回去复命时,自然将李凌的“恭顺”与“病弱”禀报给了刘邦。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刘邦心中刚刚升起的些许不安。

送走朝廷使团,李凌回到书房,脸上“病容”一扫而空,目光沉静如水。刘玥(昭武王妃)端来参汤,轻声问道:“王爷,朝廷赏赐如此丰厚,可见大王对王爷甚是倚重。”

李凌接过汤碗,微微一笑,笑容中却带着一丝冷意:“玥儿,赏赐越厚,猜忌越深。如今我等已是箭在弦上,唯有将北地经营得铁板一块,方能在未来的风浪中屹立不倒。”

八月伊始,北地的夏日依旧炎热,但狄道城内外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军队操练的号子声、田间收割的劳作声、集市交易的喧闹声、蒙学堂的读书声,交织成一曲生机勃勃的乐章。李凌的身影频繁出现在校场、田埂和学堂,他听取汇报,解决难题,鼓励军民。在他的主导下,北地的根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厚实。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愈发汹涌。边境斥候回报,东南方向发现大队楚军骑兵活动的迹象,似有北上的意图。而来自荥阳的密报也显示,朝廷中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言论,有称赞北地之功者,亦有暗指李凌“养寇自重”、“尾大不掉”的杂音。

李凌闻报,只是淡淡一笑,对高顺道:“该来的,总会来的。传令下去,按第一等战备预案执行。另外,给周太尉去信,告知北地情况,令其在外,务必谨慎行事,保全实力为上。”

“诺!”

苑陵一捷,如同一块投入水中的巨石,惊起了朝堂的波澜,也搅动了天下的棋局。潜龙在北地深渊之中,已然抬头,其峥嵘初露,引来了四方瞩目与暗流涌动。未来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但李凌的目光,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和深邃。他深知,唯有抓住这宝贵的时机,不断壮大自身,才能在这乱世之中,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王六年七月中旬至八月上旬,周勃 苑陵 大捷 消息 传至 荥阳,汉廷 震动。汉王 刘邦 大喜,重赏 北地 将士,然 内心 对 祖凌公(21岁) 之 势力和潜力 亦 生 忌惮。公 于 狄道 接旨,表面 恭顺 谦卑,示以 病容,实则 洞悉 危机,对内 加速 强军 积粮 育才,对外 广布 斥候,严加 戒备。此捷 虽 扬威,然 亦使 北地 成为 众矢之的,潜龙 之势,已 引动 四方 风云。”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五年秋,王闻勃等捷,大悦,厚赏北地诸将。”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南线 圣捷 传 人皇 庭,龙颜 大悦,厚赐 圣军。然 人皇 心湖 亦 起 微澜,对 紫霄上帝 之 圣能 暗生 戒备。上帝 于 圣城 受赏,显 圣体 未复 之 谦容,圣心 却 如 明镜,洞照 危机,加速 圣域 建设,广布 圣眼(斥候)。此乃 圣光 初显,引动 凡尘 波澜,上帝 于 深渊 静观 其变,以待 天时。”

* 野史·楚汉秘闻·捷报震朝野凌公固根基:“苑陵捷报至荥阳,刘邦喜忧参半,重赏之余心生忌惮。李凌在狄道谦恭接旨,示弱于外,实则全力巩固北地,广布耳目,严加戒备。一捷之功,使潜龙之势显现,引来瞩目与暗流。”

(第一百八十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