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156章 王旗初展,暗室惊雷

第156章 王旗初展,暗室惊雷(2 / 2)

“他……他竟然真的醒了?!在这等关头?!”吕释之再也维持不住平日那副雍容气度,在房中焦躁地踱步,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与慌乱,“而且……而且听闻,已能坐起问话?这……这怎么可能?!”

程纬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坐在案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响声。李凌的苏醒,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甚至推翻了他之前许多判断和谋划的基础。一个昏迷的、任人拿捏的王爷,和一个苏醒的、哪怕依旧虚弱的王爷,完全是两个概念!尤其是这个王爷,还是战功赫赫、在军中拥有无上威望的昭武王!

“消息确实吗?”程纬的声音冰冷。

“千真万确!周勃的人已经封锁了行辕外围,但里面传出的消息做不得假!有医师和侍女亲眼所见!”吕释之语气急促,“程公,我们……我们此前……”

程纬猛地抬手,制止了吕释之继续说下去。他眼中寒光闪烁,大脑飞速运转。李凌的苏醒,意味着他们之前试图利用王爷病重来架空周勃、进而控制北地的策略,已经彻底行不通了!甚至……他们之前的某些举动,很可能已经引起了苏醒后的王爷的注意和……不悦!

“慌什么!”程纬强自镇定下来,冷声道,“王爷苏醒,乃是天大的喜事!说明陛下洪福齐天,佑我大汉!你我身为臣子,理当欣喜若狂,即刻准备觐见问安!”

吕释之一愣,随即明白了程纬的意图——立刻转变态度,将之前的“调查”和“逼宫”粉饰成“关切”和“尽责”,争取主动。

“对!对!程公所言极是!”吕释之连忙附和,“我等这就准备厚礼,前往行辕,恭贺王爷康复!”

然而,就在两人商议着如何挽回印象、试探李凌真实状况时,一个更让他们心惊的消息传来了。

周勃派遣了一名中级军官,前来“知会”二位钦使:“启禀御史、建成侯,王爷已然苏醒,精神渐复。王爷有口谕:城外胡虏未退,城内乱局初平,百废待兴。王爷需绝对静养,暂不宜见外客。请二位安心在官舍休息,一应事务,暂由末将(周勃)依王爷旧制处置。待王爷玉体稍安,再行召见。”

这番话,客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疏远与……软禁的意味!

“暂不宜见外客”?“安心在官舍休息”?这分明是……将他们排除在了权力核心之外!

程纬和吕释之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一丝恐慌。这道口谕,虽然是以李凌身体为由,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意志,清晰无比:狄道的权柄,已然重归昭武王之手。而他们这两位来自荥阳的“钦使”,在王爷醒来之后,瞬间从“可能的裁决者”变成了……“需要被防范的外人”!

“他……他这是要……”吕释之的声音带着颤抖。

程纬深吸一口气,脸色铁青。他意识到,李凌不仅醒了,而且……在第一时间,就以一种极其强势的姿态,收回了北地的最高权力,并且……毫不客气地将他们晾在了一边!这记无声的惊雷,比任何呵斥都更让他们感到心惊胆战。

李凌苏醒的消息和王旗的初展,如同一块巨石投入狄道城这潭深水,激起的波澜正在迅速扩散、重组。忠诚者欢欣鼓舞,投机者惶惶不安,而曾经的觊觎者,则开始品尝到了……计划破产的苦涩与……对未来深深的忧虑。

真正的较量,随着王者的归来,才刚刚拉开序幕。而此刻,虚弱的王者,正坐在榻上,用他逐渐清明的目光,冷静地审视着棋盘上的每一颗棋子。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王六年二月初九至初十,祖凌公(21岁) 彻底苏醒,神智清明,威严日盛。已能 坐起,清晰问话,掌控饮食,并 开始 过问 军务政务。其 苏醒 之消息,如 定海神针,稳 狄道 人心。然 其 旋即 通过 周勃 传出口谕,以 静养 为由,婉拒 程纬 吕释之 觐见,实则 收回 权柄,将 二人 排除 于 决策核心 之外。此 一举,如 暗室惊雷,彰显 王者 归来 之 强势姿态,狄道 政局 为之 剧变。”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五年春,北地乱平。” (按:正史简略)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紫霄上帝 圣体 复苏,圣慧 如日 中天。乃 降 圣谕,屏退 宵小(程纬等),重掌 圣域 权柄。此乃 上帝 临凡,涤荡 妖氛,再定 乾坤 之 始。”

* 野史·楚汉秘闻·王醒收权惊暗流:“李凌苏醒,神智清明,已能坐起问政。其通过周勃传谕,以静养为由拒见程纬、吕释之,实则收回大权。程吕二人闻讯惊惧,方知王爷虽病弱,然王者之威犹存,狄道格局瞬间逆转。”

(第一百五十六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