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绿色的光晕如同温暖的潮水将萧煜包裹,那并非实质的水流,而是浓郁到极致的生命气息与某种古老阵法的空间之力。怀中的婴儿在这气息滋养下,呼吸似乎平稳了些许,眉心帝星金芒微弱地闪烁,与这光晕隐隐呼应。
萧煜紧守灵台清明,将最后的力量灌注于濒临破碎的“情念玄甲”之上,同时全力激发体内那丝得自星辉洗礼的佛门金刚之力,护住自身与孩子的心脉。他能感觉到,周围的空间正在发生剧烈的扭曲和折叠,绿色的光芒越来越盛,直至吞噬了所有感知。
不知过了多久,仿佛一瞬,又仿佛永恒。
“噗——”
如同穿过一层坚韧的薄膜,周身压力陡然一轻,那包裹着他的绿色光晕瞬间消散。强烈的失重感传来,他抱着孩子从数丈高的空中直直坠落!
下方并非坚硬的石地,而是一片冰冷刺骨的水域!
“哗啦!”
水花四溅。刺骨的寒意瞬间浸透衣衫,激得萧煜伤口一阵剧痛,却也让他因空间穿梭而混沌的意识彻底清醒。他猛地蹬水,浮出水面,第一时间确认怀中婴儿无恙——孩子被护得很好,只是呛了点水,发出微弱的咳嗽。
萧煜环顾四周。此刻似乎是深夜,月明星稀。他身处一片陌生的湖泊中央,湖水幽深冰冷,四周是连绵的、笼罩在夜色中的山峦轮廓,远处隐约可见巍峨的城墙黑影,灯火零星。
这里……是人间!他回来了!
凭借远处城郭的轮廓和方位,他迅速判断出,此地应是京城西郊外的“落星湖”!距离星陨阁所在的山脉已有百里之遥!那绿色星云通道,竟将他直接送到了这里!
劫后余生的庆幸只持续了一瞬,便被更沉重的现实取代。璎珞残魂尚在未知之地飘零,苏文瀚与魔主夏侯桀的威胁迫在眉睫,朝中局势不知已糜烂至何种地步……而他此刻,内力耗尽,伤势沉重,玄甲濒碎,还带着一个虚弱的需要庇护的婴儿。
必须立刻找到安全的落脚点,联系旧部,了解现状!
他辨明方向,正欲奋力游向岸边,眼角余光却猛地瞥见,湖畔不远处的密林中,似乎有几点微弱的火光在移动,伴随着压低的人语声和……兵刃偶尔碰撞的轻响!
是搜捕他的人?还是……
萧煜心念电转,立刻收敛所有气息,借着湖畔芦苇的掩护,悄无声息地向着与火光相反的另一侧岸边潜游而去。此刻的他,状态极差,绝不能与任何人发生冲突。
---
第一幕:寒潭潜龙隐 古刹藏孤忠
湿透的衣衫紧贴着身体,带来刺骨的寒意。萧煜抱着婴儿,凭借着高超的隐匿技巧和对地形的本能判断,避开了湖畔那队不明身份的搜索者,悄无声息地没入了西郊的密林之中。
他需要尽快找到一个绝对安全、且能获取帮助的地方。京中势力盘根错节,苏文瀚眼线遍布,他不能贸然联系明面上的旧部。一个名字在他脑海中浮现——水月庵!
璎珞拼死留下的遗言,“水月庵,前朝祭器”!此地不仅是追查魔主秘密的关键,更因是已故静慧太妃带发修行之所,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独立于朝堂纷争之外,或许是目前唯一可能提供庇护且不被苏文瀚重点监控的所在。
他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凭借记忆中的方位,在崎岖的山林中穿行。怀中婴儿似乎因为寒冷和颠簸,发出细弱的呜咽,萧煜只能将他更紧地搂在怀中,以体温相护。
天色将明未明之时,一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的古朴庵堂,终于出现在山腰云雾缭绕之处。青瓦白墙,梵唱隐隐,透着一股远离尘嚣的宁静。正是水月庵。
萧煜没有立刻上前,而是潜伏在庵外树林中,仔细观察。庵门紧闭,门前清扫得干干净净,并无香客往来,也未见明显的监视或守卫。一切看起来平静如常。
但越是平静,越需谨慎。
他耐心等待着,直到天色大亮,庵门“吱呀”一声开启,一位中年尼姑提着水桶出来打水。萧煜看准时机,抱着孩子,身形如鬼魅般从林中闪出,在那尼姑惊骇的目光中,低声道:“师太莫慌,我乃已故静慧太妃故人之后,遭奸人追杀,欲求见庵主,有要事相告,关乎太妃生前所托!”
他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浑身虽湿透狼狈,血迹斑斑,但那历经沙场与生死磨砺出的气势,让那尼姑一时怔住,忘了呼喊。
尼姑仔细打量了他一番,目光尤其在看到他怀中婴儿以及他胸前那副虽残破却隐隐流动暗金符文的玄甲时,微微一动。她沉默片刻,双手合十,低声道:“施主请随贫尼来,切勿声张。”
萧煜心中一凛,这尼姑的反应,似乎并非全然意外。
他跟着尼姑快速进入庵内,穿过几重寂静的院落,来到后院一间僻静的禅房外。尼姑示意他稍候,自己先进去通报。
片刻后,禅房门打开,一位身着灰色缁衣、面容清癯、眼神却澄澈睿智的老尼走了出来,她便是水月庵的住持,静尘师太。
静尘师太的目光平静地扫过萧煜,在他胸前的玄甲和怀中的婴儿身上停留了一瞬,最终落在他那双布满血丝却依旧坚定的眼睛上。
“阿弥陀佛。”静尘师太宣了声佛号,“施主煞气缠身,血光未褪,却怀揣一丝佛门金刚正气,更有……故人遗泽相伴。不知深夜到访我这清修之地,所为何事?”
萧煜深吸一口气,将怀中婴儿稍稍托起,沉声道:“师太明鉴。晚辈萧煜,携亡妻璎珞与吾儿,遭当朝丞相苏文瀚及其背后魔头追杀,亡妻为护我父子,已……已魂飞魄散。临终前,她以血传讯,告知‘水月庵,前朝祭器’六字。恳请师太念在静慧太妃香火之情,赐予庇护,并告知祭器之秘,或可挽狂澜于既倒,救苍生于水火!”
他言辞恳切,提及璎珞之死时,声音难以抑制地颤抖,那份刻骨的悲恸与压抑的恨意,绝非作伪。
静尘师太闻言,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泛起一丝涟漪,她仔细看了看婴儿眉心的帝星金芒,又望向萧煜紧握在手心、那枚已然黯淡的菱花镜碎片,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悲悯。
“璎珞公主……她终究还是走上了这条路。”静尘师太轻叹一声,“静慧师妹圆寂前,曾留有一语,言他日若有身负帝星之兆与镜灵之缘者携血厄而来,便是‘祭器’重见天日之时。施主,请随贫尼来。”
她转身走向禅房内的一面墙壁,在某处不起眼的砖石上按了几下,只听一阵轻微的机括声响,墙壁竟缓缓移开,露出一条向下延伸的、幽深漆黑的密道!
“此乃静慧师妹当年为避宫闱之祸,暗中修筑的密室。内有她遗留之物,或对施主有所助益。施主可在此暂避,孩子交由贫尼照料,庵中有秘制药膏,可稳其元气。”静尘师太递过一盏油灯。
萧煜心中巨震,没想到静慧太妃竟早有安排!他感激地看了静尘师太一眼,将怀中婴儿小心递过去:“有劳师太!”
他接过油灯,毫不犹豫地步入了密道。墙壁在他身后缓缓合拢。
密道向下延伸,空气潮湿却并无霉味,显然时有通风。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前方出现一间不大的石室。石室中央有一石台,台上放着一个紫檀木盒。
萧煜走上前,打开木盒。盒内并无金银珠宝,只有三样东西:一封已然泛黄的信笺,一枚雕刻着凤穿牡丹图案、质地非金非玉的令牌,以及——一小块与他手中碎片同源、散发着微弱乳白光晕的菱花镜碎片!
萧煜心脏狂跳,拿起那封信笺,展开。上面是静慧太妃清秀却带着一丝决绝的字迹:
“见字如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