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探梦缘 > 第249章 守秘之约与迫近之敌

第249章 守秘之约与迫近之敌(1 / 2)

球形空间内,光脑核心如同微缩的宇宙静静悬浮,流淌的数据星河散发着柔和而磅礴的能量波动。那银发老者的全息投影——“守秘人”,目光温和却仿佛能洞穿万古,落在青木圣女身上,更准确地说,是落在她指间的青铜指环和怀中的婴儿身上。

“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回应帝皇召唤的传承者……”

“以及……最后的‘火种’……”

“欢迎来到‘启明星’的核心……”

“我是舰船核心AI的化身,你可以称呼我……‘守秘人’。”

老者的声音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沧桑与欣慰,使用的语言古老而优美,但通过指环的微弱共鸣,青木圣女清晰地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帝皇召唤的传承者?是指她吸收了那近卫军官的力量和残缺功法?最后的火种?果然是指这个婴儿!

巨大的信息量冲击着青木圣女的脑海,她强压下心中的震动,保持着警惕,微微躬身行礼:“晚辈青木圣女,意外流落至此,并非有意闯入。敢问前辈,您所说的‘火种’、‘帝皇’,还有这艘船……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能否离开这里?”

“守秘人”的投影微微颔首,似乎对她的礼貌和直接颇为赞赏。他的目光扫过这片核心空间,眼中流露出一丝深切的哀伤。

“故事很长,时间却未必充足。我便长话短说。”他缓缓开口,声音如同流淌的星河,“你所见的‘启明星号’,乃是‘人类帝皇’麾下,探索无尽虚空的先锋舰队旗舰之一。我们的使命,是寻找失落的家园,播撒文明的火种,连接被虚空隔绝的族人。”

人类帝皇?青木圣女心中一动,这个称谓与她所知的一切历史都对不上。

“然而,在一次深入未知星域的跃迁后,我们遭遇了无法理解、无法抗衡的恐怖存在——‘噬星者’。”守秘人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它们并非纯粹的物质生命,更像是一种源自虚空深处的、拥有集体意识的规则污染。它们能腐蚀我们的网络,同化我们的造物,甚至扭曲船员的心智,将其转化为只知毁灭的怪物。”

他所描述的,与之前终端零碎信息完全吻合!

“为了阻止‘噬星者’通过舰船网络扩散,也为了保住帝皇交付的最重要使命——护送‘火种’,”守秘人的目光再次落在婴儿身上,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当时的舰长启动了‘断链’协议,隔离了所有被感染的区域,并最终……启动了‘最终沉寂’协议,熄灭了核心动力,让启明星号永远漂流于此,成为一座沉默的坟墓,等待渺茫的、真正的救援或……传承者的到来。”

“那‘火种’……”青木圣女忍不住追问,心跳加速。

“他,”守秘人凝视着婴儿,声音无比郑重,“是帝皇血脉的最后延续,是承载了人类文明最终希望与禁忌知识的活体秘宝。他的基因中蕴含着解锁未来、甚至对抗‘噬星者’的关键密码。保护他,送达安全之地,是启明星号高于一切的终极指令。”

帝皇血脉!文明希望!禁忌知识!

青木圣女倒吸一口凉气,尽管早有猜测,但被证实后依旧感到无比震撼。她终于明白,为何妙音坊的清音派会如此不惜代价地追杀!他们争夺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这孩子背后所代表的、足以颠覆一切的巨大力量和价值!

“那帝皇……他现在何处?这枚指环和那传承……”青木圣女抬起手,露出那枚青铜指环。

守秘人看着指环,眼中闪过一丝追忆和敬意:“帝皇……早已消失在时间长河的尽头。为了应对某种更宏大的威胁,他分离自身,化身万千,布局万古。这枚‘星权之戒’,是他近卫军官的身份象征,亦能连通帝皇之力网络,获取微弱的加持与知识传承。你能得到它并获得认可,既是机缘,亦是责任。”

分离自身?化身万千?布局万古?青木圣女感到头皮发麻,那位“帝皇”的境界,完全超出了她的理解范畴。

“至于离开……”守秘人的投影微微波动了一下,似乎在进行某种运算,“启明星号核心动力已熄,常规跃迁引擎彻底损坏。唯一尚存理论离开可能的,是位于舰首的‘星穹之跃’紧急逃生舱。但它需要庞大的能量启动,并且……其坐标锁定系统在最后的战斗中受损,跃迁目的地将是完全随机的,风险极大。”

又是随机跃迁!青木圣女想起星晷设施那一次,心有余悸。但这是目前唯一的希望!

“需要多少能量?去哪里获取?”她急切地问。

“启动‘星穹之跃’至少需要一枚标准级‘幽能核心’的能量。而本舰所有的幽能核心,要么在战斗中损毁,要么……为了维持我的基本运行和隔离某些最危险的区域,已近乎耗尽。”守秘人摇了摇头。

希望似乎再次变得渺茫。

但守秘人话锋一转:“不过,并非全无办法。在第七引擎维护通道深处,有一处秘密能源库,那里应该还封存着三枚备用的标准幽能核心,是为帝皇亲临或最极端情况所预留。或许……尚未被污染或消耗。”

“第七引擎维护通道?在哪里?我这就去!”青木圣女立刻道。

“那里极其危险。”守秘人的表情变得严肃,“‘最终沉寂’协议启动时,第七引擎区发生了最剧烈的爆炸和污染,是‘噬星者’活性残留最高的区域之一。甚至可能有被完全转化的‘吞噬者’守卫在那里。以你现在的状态,前往那里九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