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青史照山河 > 第151章 一田融合护的实,等得穗穗的熟

第151章 一田融合护的实,等得穗穗的熟(2 / 2)

三、防倒伏的暖互助

护熟到一半,天边突然刮起了大风,刚捆好的麦穗被吹得直晃,有的绳扣都松了。“这风来得太急了!” 王二愣子赶紧抓起捆穗绳,往田边跑,“得赶紧加固,不然穗子全倒了!”

公孙矩抱着剑站在埂上,剑鞘上的熟纹被风吹得沾了点麦芒,顺着纹路往下落,落在土里晕出小坑。“别慌,按老法子来,” 他指着田里,“秦国的汉子往捆好的穗撮底培土,把根扎稳;楚国的农妇检查绳扣,松了的重新勒紧;鲁国的田夫把晒场边的挡风板立起来,别让风刮进晒场,三样都得快!”

众人一听,赶紧分头行动。秦国的汉子扛着锄头往田里跑,给每撮穗底培上土,踩得实实的;楚国的农妇捏着测熟板,挨个检查绳扣,松了的 “咔咔” 勒紧;鲁国的田夫推着挡风板车,把板都立在晒场边,像道黄色的墙。

“俺家还有旧的草绳,能拿来当临时捆绳!” 西头的张婶扛着草绳跑过来,草绳上还沾着去年的谷粒;“俺去烧点姜茶,大伙喝了暖身子!” 东头的李叔拎着铁锅往灶房跑,姜茶的香味很快飘满了田埂。

折腾了小半个时辰,大风终于过去了,田里的穗撮稳稳的,晒场也没进多少土。王二愣子摸着捆紧的穗子,笑得露出了牙:“还是大伙一起想办法管用,这要是单靠一家,准保穗子全倒了!”

楚国的刘婶突然发现南头的几垄稻穗,绳扣被吹断了,赶紧拎着捆穗绳过去:“得重新捆,不然稻粒全掉了!” 秦国的张大哥也扛着锄头过来:“俺帮你培土,你捆绳,咱快补上!”

小石头也跟着帮忙,他帮着递绳,刘婶教他 “绕三圈扣紧”,张大哥帮着扶穗,三个人配合得像老搭档。“俺这绳递得及时不?” 小石头抬头问,脸上沾着点麦芒,像只小刺猬,引得大伙都笑。

四、测熟收的妙协作

风停后,鲁国的王大叔推着新做的 “熟度筛” 过来了 —— 筛底的网眼按籽粒大小编的,黄熟的粒能漏下去,青尖的粒卡在上头,正好分捡。“得挨垄筛,” 他把筛子放在麦穗下,轻轻一抖,黄粒落在筛底,“这垄熟度够,那垄得再等两天。”

列国的人又忙起来,分筛的分筛、加固的加固、整场的整场。秦国的捆穗绳专补松了的撮,楚国的测熟板专标半熟的穗,鲁国的晒场耙专整被风吹乱的场。绣娘也提着布包来送吃的,里面是凉好的绿豆汤:“大伙歇会儿再干,别累着,熟得等,身子得顾着。”

“俺家的测熟板裂了,能借你家的用用不?” 北头的孙叔举着裂板过来。楚国的刘婶赶紧把自己的板递过去:“拿去用,俺还有个旧的,够测自家的垄。”

“俺家的晒场耙齿歪了,能借你家的修修不?” 南头的赵婶举着歪齿耙过来。鲁国的王大叔赶紧把自己的备用耙递过去:“拿去用,俺这还有锤子,修完还能用!”

教书先生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捧着本《护熟要诀》,指着里面的图:“你们看,古人测熟也用‘筛粒分熟’,黄粒归仓、青粒再晒,跟咱现在一样,这就是‘顺时收熟,粒满仓实’的理。”

补到夕阳西下,田里的穗撮都捆得牢实,晒场也整得平平整整,半熟的穗都做了记号。王二愣子拍着手上的麦芒:“今年这熟护得好,收粮准能顺顺当当!”

五、岁月里的熟盼

夏至那天,田里的穗子都泛着全黄,麦芒硬、稻粒沉、谷穗垂,金灿灿的铺了满田。列国的农夫扛着工具往田里走,秦国的捆穗绳、楚国的测熟板、鲁国的晒场耙,排着队像支队伍。阳光照在穗子上,熟粒的光闪得人睁不开眼,像撒了满田的碎金子。

“今年这熟护得实,收粮准能装满仓!” 王二愣子扛着捆穗绳走在最前头,嗓门洪亮,“咱还按去年的法子,混着收、混着晒,让每粒粮都干干爽爽!”

公孙矩走在中间,看着身后的队伍 —— 列国的人说说笑笑,小黄狗跟着跑,小石头扛着个小测熟板,跟在最后头,时不时蹲下来捏捏熟粒,像在跟穗子告别。他摸了摸腰间的剑,剑鞘上的熟纹旁,新的 “收纹” 已悄悄冒头,像刚捆好的穗撮。

“师父,收粮的时候,俺能帮着捆穗不?” 小石头跑过来问,眼睛亮得像熟粒的光。

公孙矩笑着点头:“当然能,到时候你还能帮着数捆数,看咱收了多少粮呢。”

后来,这护熟田成了全县的榜样,每年夏至,列国的人都会聚在这里,一起护熟、一起测熟、一起整场。老椿树下的剑,依旧靠在那里,剑鞘上的纹路越来越密,有熟纹、有收纹、有饱纹,像把护熟待收的图景织在了上面。

有个史官路过,蹲在树下看了半天,在《春秋会要》续卷里写道:“所谓熟成,不过是把各家的耐心用在一块地里,你护一撮、我测一粒、他整一场,年深日久,就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岁岁丰。”

而那柄 “华夏” 剑,依旧靠在老椿树上,剑鞘上的纹路在阳光下闪着光。有人说这剑沾了熟粮的香,摸着总带着点暖;只有公孙矩知道,那暖哪是剑上的,是千万双手护过的穗子在成熟,是千家万户的盼头在落地,在木头里生了根,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