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青史照山河 > 第145章 一田融合播的匀,种着岁岁的盼

第145章 一田融合播的匀,种着岁岁的盼(2 / 2)

没过几天,倒春寒突然来了,夜里下了场霜,刚播的种子冻得发蔫,育苗盘里的芽尖也卷了边。列国的农夫大清早赶到田里,个个都急得搓手。

“这霜来得不是时候!” 王二愣子蹲在田边,手摸着冻硬的泥地,脸皱成了疙瘩,“得赶紧想办法,不然种子都冻坏了!”

公孙矩抱着剑站在埂上,剑鞘上的霜花顺着播纹化成小水珠,滴在泥里晕出小坑。“别慌,按老法子来,” 他指着田垄,“秦国的汉子去抱麦秸,盖在播好的垄上;楚国的农妇把育苗盘挪到棚里,烧点柴火增温;鲁国的田夫去挑温水,给苗盘洒点暖水,三样都得快!”

众人一听,赶紧分头行动。秦国的汉子扛着麦秸往田里跑,麦秸铺在垄上像盖了层黄被子;楚国的农妇抱着育苗盘往杂院棚里挪,棚里的柴火 “噼啪” 烧着,很快就暖了;鲁国的田夫挑着温水,往苗盘里轻轻洒,水珠落在芽尖上,转眼就化了。

“俺家还有去年的旧棉絮,也拿来盖苗!” 西头的张婶扛着棉絮跑过来,棉絮上还带着太阳的味;“俺去烧点姜汤,大伙喝了暖身子!” 东头的李叔拎着铁锅往灶房跑,姜汤的香味很快飘满了田埂。

折腾到晌午,霜化了,太阳也出来了。掀开麦秸一看,底下的种子还透着白,没冻坏;育苗盘里的芽尖也慢慢舒展开,透着嫩绿。王二愣子摸着种子,笑得露出了牙:“还是大伙一起想办法管用,这要是单靠一家,准保来不及!”

公孙矩摸着剑上的播纹,霜化的水珠把纹路浸得更亮了。“这春寒就像过日子的坎,” 他望着田里的人,“只要大伙心齐,再大的坎都能迈过去。”

四、育苗场的互助情

春寒过后,育苗场更热闹了。楚国的刘婶教大伙选壮苗,把弱苗挑出来,埋在旁边的小畦里,说 “再养养还能活”;秦国的张大哥教大伙用播种耧,说 “耧腿间距得按种子大小调,谷种宽点,豆种窄点”;鲁国的王大叔教大伙耙地,说 “耙齿得斜着走,才不把种子翻出来”。

小石头也跟着学,一会儿帮刘婶挑苗,一会儿帮张大哥推耧,一会儿帮王大叔扶耙,忙得满头汗,脸上却笑开了花。“俺学会育苗了!” 他举着棵刚挑出的壮苗,跑到公孙矩跟前,“明年俺也能自己种一亩地了!”

公孙矩摸着他的头,笑着点头:“明年你种的地,准保长得最好。”

货郎背着布袋子逛到田里,见大伙忙得热火朝天,扯开嗓子喊:“瞅瞅俺带啥好东西了!这‘壮苗粉’是用列国的草叶磨的,撒在苗盘里,苗长得壮还抗病!”

他往苗盘里撒了点粉,原本有点蔫的小苗,过了半天就直了腰,叶尖透着亮。“这粉掺了秦国的苜蓿、楚国的艾草、鲁国的薄荷,都是好东西,” 货郎举着苗盘笑得满脸褶子,“去年在魏国农庄试了,壮苗率比往常高六成!”

“俺家的稻种不够了,谁家有多的?” 南头的赵婶蹲在田边,有点不好意思地问。楚国的刘婶赶紧拎着半袋稻种过来:“俺家多,你先拿去用,等秋收了再还就行!”“俺家的播种耧坏了,能借你家的用用不?” 北头的孙叔举着坏耧腿问。秦国的张大哥赶紧摆手:“拿去用,俺家还有个旧的,够使!”

教书先生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捧着本《育苗要诀》,指着里面的图:“你们看,古人育苗也讲‘互助’,哪家缺种了借点,哪家缺工具了用用,这样才能都种好地,这就是‘邻里相帮,农耕不慌’。”

五、岁月里的播种盼

春分那天,田里的种子都发了芽,绿油油的铺了满田。列国的农夫扛着工具往田里走,秦国的耧、楚国的盘、鲁国的耙,排着队像支队伍。阳光照在苗尖上,露珠闪着光,像撒了满田的星星。

“今年这苗长得壮,秋收准能有好收成!” 王二愣子扛着耙子走在最前头,嗓门洪亮,“咱还按去年的法子,混着管、混着护,让粮仓比去年还满!”

公孙矩走在中间,看着身后的队伍 —— 列国的人说说笑笑,小黄狗跟着跑,小石头扛着个小耙子,跟在最后头,时不时蹲下来摸把苗尖,像在跟小苗说话。他摸了摸腰间的剑,剑鞘上的播纹旁,新的 “苗纹” 已悄悄冒头,像刚长出来的禾苗。

“师父,秋收的时候,俺能帮着割谷子不?” 小石头跑过来问,眼睛亮得像苗尖上的露珠。

公孙矩笑着点头:“当然能,到时候你还能自己收你种的那畦苗呢。”

后来,这播种田成了全县的榜样,每年春分,列国的人都会聚在这里,一起播种、一起育苗、一起护苗。老柳树下的剑,依旧靠在那里,剑鞘上的纹路越来越密,有播纹、有苗纹、有耕纹,像把春日的农耕图织在了上面。

有个史官路过,蹲在树下看了半天,在《春秋会要》续卷里写道:“所谓希望,不过是把各家的种子撒在一块地里,你播一行、我育一苗、他护一垄,年深日久,就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岁岁丰。”

而那柄 “华夏” 剑,依旧靠在老柳树上,剑鞘上的纹路在阳光下闪着光。有人说这剑沾了春苗的气,摸着总带着点嫩;只有公孙矩知道,那嫩哪是剑上的,是千万双手播下的种子在发芽,是千家万户的盼头在生长,在木头里生了根,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