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心神沉入,笔尖随之而动。笔锋过处,墨迹凝实。规则所限,不得分心交互,他目不移视,神不外驰,全然专注于自身案前经卷。
殿内其余六人,亦沉浸于各自经卷变化之中。
道门青袍道人笔走龙蛇,剑气隐现,然其性锐利,与水性至柔难契,录至第二篇《北溟寒渊注》时,笔势便显凝滞,眉头紧锁,周身剑气与那寂灭寒意隐隐对抗,进展颇艰。
南疆凤袍男子笔下落墨竟带焦灼之气,其本源火性与水德相冲,录得极为勉强,面前纸张墨迹深浅不一,至第三篇《天一生水篇》雷法衍生处,稍顺畅些许,但随即又陷入滞涩。
癫僧则笔锋圆融,佛光内蕴,竟将水德经文意蕴与佛法相合,抄录时有种奇异和谐,速度不疾不徐。
玄袍覆面人气息晦涩难明,笔尖稳如磐石,落墨均匀,看不出深浅,亦无半分气息外泄。
那蛟龙所化男子,姿态最为从容。笔尖流转间,似有水流潺潺之声,经文意蕴与他周身气息完美契合,仿佛并非在抄写,而是在引动自身道途显化,进展极速。
水猿所化壮汉则截然不同。抄写时龇牙咧嘴,极不耐。笔在其粗大指间显得细小,落笔极重,墨迹狂野奔放,带着一股蛮横力道,似要将水德精义强行纳入自身凶悍道途,纸面多有皱褶破损。
赵武对周遭一切恍若未觉。录毕首篇,搁笔。
悬册墨迹模糊,如水波荡漾,旋即重凝,化为《北溟寒渊注》。
他执笔再录。笔锋更显沉滞,墨迹凝重。真气运转随之而变,阴寒之意大盛。
第三遍《天一生水篇》,笔势加快,墨迹略显飞扬。真气流转间,引动【玄霆箓】微微一颤。
第四遍《九曲黄河秘要》,笔下沉涩异常,神识滞胀。
第五遍《甘泉清露咒》,心神一清,笔锋流畅。
第六遍《血海浮屠经》,以定力稳住心神,笔锋稳如磐石,墨色却不由自主加深发暗。
第七遍《云汉逍遥游》,笔势轻灵。
第八遍《冰魄琉璃心》,笔尖划过,竟有细微冰晶凝结之声。
至此,他搁笔,深吸一口气。神识消耗颇巨,然对水行变化之感悟,前所未有地清晰。
那悬册波动片刻,第九篇经文终究未能显化,缓缓合拢,重归无字。
此刻,殿内他人状况亦已分明。
青袍道人面前止于四册,脸色铁青。
凤袍男子面前亦是四册,纸面焦痕更甚。
癫僧面前有五册,佛光湛然。
玄袍人面前整齐叠着六册。
蛟龙面前竟有七册,气息渊深。
水猿面前亦有七册,但纸面狼藉,墨迹狂乱。
虚影之声响起:“录法止。呈上抄本。”
七人将面前抄本叠好,置于案上。抄本无声消失。
“下一关。”虚影声落,七张玉案连同笔墨纸砚悄然沉入地下,消失不见。
殿穹星图流转,投下七道朦胧光柱,罩向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