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我18岁,和平精英已封神 > 第338章 解码脉冲!血清失效与苏醒的预兆

第338章 解码脉冲!血清失效与苏醒的预兆(1 / 2)

训练馆内,短暂的狂喜过后,是更加炽烈的专注。成功的火花虽然微弱,却足以点燃所有人心中的干柴,烧成一片决不回头的烈焰。

“NR-E-17a……低频脉冲调制信号,0.1hz间隔……”诸葛隽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手指再次在键盘上飞舞,苍白的脸上因兴奋而泛起不正常的红晕,“这个传感器编码格式我没见过,但‘E’很可能是‘环境监控’的缩写,‘17a’可能是序列号或区域编号。关键是这个脉冲信号!”

他将那串代表脉冲信号的数据流提取出来,投射到主屏幕上。那是一种极其规律、强度微乎其微的低频波动,每隔十秒准时出现一次,像一颗隐藏在庞大背景噪音下的、微弱却顽固的心跳。

“0.1hz……这个频率太慢了,不像是通讯信号,也不像一般的设备运转脉冲。”李文昊蹙眉沉思,他的战斗直觉对这种规律性异常格外敏感。

“像不像……某种定时自检?或者……大型循环系统的节律性阀值?”刘怡萱忽然开口,她联想到一些医疗设备或大型实验室设施的运行特征。

“有可能!”诸葛隽羽眼睛一亮,“如果是大型设施的循环系统,比如……空气循环、水冷系统、或者能量循环的缓冲池?它的脉冲可能会携带一些系统状态的次声波信息!只要能解码……”

解码?谈何容易。这信号微弱到几乎被噪音淹没,而且其调制方式显然使用了龙刃内部的加密协议。

“需要样本对比!”诸葛隽羽猛地站起来,在设备堆里翻找,“我需要更多这种脉冲的样本!一次的数据太少了!如果它真是定时触发的,那么在下一个七十二小时周期,同样的时间点,它很可能还会出现!”

他的目光投向屏幕上的那个坐标,眼神炽热得像要把它烧穿。

“下一次电网峰值和这个脉冲信号的出现时间,是在后天凌晨三点零三分左右!”他快速计算着,“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再次发送查询请求!需要更多的数据点!”

这个决定让刚刚放松的气氛再次紧绷起来。再次发送请求,意味着再次冒险。虽然第一次成功了,但谁能保证龙刃的系统不会突然增加检测规则?一次是侥幸,两次就是明确的挑衅了。

“贡献点还够吗?”王文娟担忧地问,她记得刚才扣除了1点。

诸葛隽羽调出监控窗口:“还有150点。上次请求只扣了1点,这个代价我们付得起。关键是技术风险……”

“做。”李文昊斩钉截铁,没有任何犹豫,“这是唯一的线索。我们必须抓住。猪猪,你需要什么支持?”

“更强的信号捕捉和滤波算法!需要优化数据包结构,降低被识别风险!还需要……需要运气!”诸葛隽羽深吸一口气,重新坐回工作站前,再次投入与庞大未知的对抗中。这一次,他的目标更加明确。

董立杰看着诸葛隽羽拼命的背影,啐了一口,转身对着青训队员低吼:“都听见了?后天凌晨!都给老子打起精神!文神在外面等着咱们呢!谁他妈到时候掉链子,别怪胖爷我不客气!”他将所有的焦虑和力量,都化作了督促训练的狂暴动力。

王乐老师看着这群如同上了发条般的年轻人,默默叹了口气,拿起电话,开始构思如何应对接下来可能更频繁的外部打探。他知道,这条路越来越危险了。

龙刃基地,“方舟”医疗单元。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逼近静滞血清失效的临界点。博士团队的气氛如同绷紧的弓弦。

血清输注速率已经提升至安全极限,但监测数据显示,储俊文身体对血清的分解速度远超预期,血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正在断崖式下跌。

“失效倒计时:六小时十七分。”冰冷的系统提示音响起。

“高浓度能量镇静剂准备完毕,但未经测试,副作用未知,强烈不建议使用!”一名研究员报告,声音紧张。

烛龙站在观察窗前,面沉如水。他看着医疗舱中的少年,那双紧闭的眼睫似乎极其轻微地颤动了一下?是错觉吗?

“目标生命体征出现轻微波动……脑波背景噪音强度提升0.5%……”另一个监控员报告,声音带着不确定,“能量融合循环速率……正在自动加快?似乎在……主动适应并排斥血清效果!”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心头一凛。不是简单的失效,而是他体内的能量系统在主动“清除”外来抑制!

这意味着,一旦血清彻底失效,很可能不是缓慢的失控,而是一场积蓄已久的总爆发!

“指挥官?”博士看向烛龙,等待最终的指令。是冒险使用未经测试的强效镇静剂,还是……

烛龙的目光扫过那些疯狂跳动的数据,最终停留在储俊文那张依旧平静,却仿佛蕴含着风暴的脸上。他缓缓开口,声音沙哑而沉重:“……停止所有主动干预。保持维生能量供给至最大安全值。启动‘方舟’医疗单元最高强度内部隔离力场。所有非必要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他选择了观察。一种近乎绝望的、将一切交给未知的观察。因为他意识到,任何外部的强行压制,都可能引发更剧烈的反弹。他现在面对的,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病人”或“实验体”,而是一个正在进行着超越现有人类认知范畴蜕变的……未知生命形态。

命令下达,医疗单元内响起低沉的嗡鸣,无形的强大能量力场层层展开,将整个医疗舱区域彻底封锁。大部分研究人员迅速撤离,只留下博士和少数几个核心成员穿着最高级别的防护服,坚守在控制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