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想,鲁诚与鲁“千万”长得不像。
以前他们听过一些关于他们夫妻之间的传闻,挺不好的。
看着小女儿一副沉思模样,杨双提着她放在沙发上的书包,将她塞进一楼书房。
“好了,热闹也看了,现在该写作业去了,晚上还有学琵琶,抓紧时间。”
“哦。”
钱绾坐在椅子上,拿出课本专心致志写作业。
半个小时完成家庭作业,吃过晚饭,从句吴请的琵琶老师带着自己的琵琶上门授课。
从去年开始,请老师上门,授课费用不同,一周三节课效果比一周一节课进步快很多。
工作日上课好处是,空出来时间,小朋友能放开玩,劳逸结合很有必要。
接受邀请上门教学的琵琶老师是一位男老师,因为需要在珈城住一晚,没有女老师愿意来,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位男老师。
夫妻俩把教学地点在一楼书房,房门敞开,夫妻俩坐在客厅抬头便能看到书房一举一动。
两人看书间隙,抬头放松眼睛,书房中的小女儿严肃认真拨弄手上的琵琶,琵琶还是郑老师送给她的那柄。
收到琵琶那年小家伙三岁半,个头不大,背上琵琶,只比琵琶高一点,现在拿着儿童琵琶是刚刚好。
听着小女儿一遍遍练习轮指,夫妻俩心里泛着疼,孩子练习轮指差不多一年半。
老师是一位好老师,没有因为想讨好学生只教授曲子,反而做最吃力不讨好,不断进行基础训练。
从磕磕绊绊到“大珠小珠落玉盘”,老师说进步很快,所有进步与个人努力息息相关,小小年纪手指上长了许多茧子。
一个半小时练习轮指,接下来半个小时,老师教授简单欢快音乐。
伴随着小老幺琴声,对面初中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一窝蜂冲出学校。
钱温保镖接上她返回家中,短暂休息,吃点东西,听听音乐。
她道:“小老幺最近三个月进步很快。”
小老幺一个人学,全家陪练,耳朵灵光得不行。
杨双笑着说:“先前小老幺的老师还在说,照这样学下去小老幺过两年能参加比赛。”
钱温笑道:“比赛是小老幺喜欢的。”
不知道是不是当年为了争春晚名额导致,句吴这几年没有举办曲艺比赛。
“没错,听到比赛开心得不行,可惜这两年曲艺比赛少。”
作为父亲钱桥永远记得小女儿第一次参加比赛的场景,矮矮墩墩的小家伙站在一群比她大十岁、二十岁参赛者面前丝毫不犯怵,有的是全是对胜利的渴望。
吃完手上的食物,钱温和她的保镖上楼进行拳击对练,保镖作为陪练,每天至少要练一到两小时。
小时候她觉得刑侦好玩是解谜,随着年龄增长她对刑侦理解更多,她想像干爹一样做一名警察,扞卫人世间的真理。
现在的她愿意花更多时间以后做铺垫,一身能保命的拳脚功夫少不了。
只是,干爹为什么会在这里?
她不明白也想不通,放着好好的工作不要,为什么会在珈城,做辛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