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后续(2 / 2)

杨双给他倒了一杯水,一饮而尽,将杯子放在桌面上,严肃的说:“情形刻不容缓啊,据我打听到的消息,全国上下想引进电视机装配线的工厂至少在一百家左右,有些厂里甚至还想引进三四条,其中不缺乏最新技术。”

客厅中所有人安静下来,厂里情形刻不容缓,目前已经到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前期积累下来的优势烟消云散。

“我找人把我们两人塞进省里外出考察队伍,光是珈城有意向引进生产线的,至少有二十多家,比如电冰箱厂、摩托车厂还有家豆腐加工厂,想引进包装生产线,现在全国上下都在申请投资贷款,我们能申请下来的钱,可能不太多。”

王启说完双手扒拉自己的头发,如果不是他最近对厂里大小事关注不够,不至于到现在才知道省轻工部组织外出考察项目团。

杨双在脑海中快速整理厂里留存资金,给出解决方案:“今年分红先不分,再加上贷款应该差不多。”

“钱不够,在设备上找找漏洞。”钱桥说。

二手设备最不缺乏问题,想找出几个漏洞砍价,还不容易吗?

三人就着这件事进行详细讨论,一个小时过去,四个孩子先一步上床睡觉。

钱桥把王启送到门口:“什么时候出发?”

“最迟三周,早的话半个月。”

有了具体出发时间,钱桥尽快找到刘颉让他帮忙找两名保镖,保镖到位当天,他提着为数不多的行李离开珈城。

出发当天是周一,四个孩子要上学,杨双把钱桥送上中巴车,这一去至少有一个月不能见面。

珈城正式进入冬天,今年的冬天格外阴冷,连续半个月绵绵细雨,衣服不能正常晾晒干,人更加难受,钱家火炉二十四小时处于待命状态。

钱桥不在,一家人日子照过,虽说有保镖在,作为家中长子,钱誉顺理成章接过属于父亲的责任,照顾家里以及弟妹。

时间进入十二月初,杨双接到丈夫电话,即将携带购买设备回国。

经过短暂休整,钱桥与王启再次启程出发,在国内找寻有关零部件配套工厂。

1983年最后两个月,两人马不停蹄穿梭在周边附近几个省市,寻找合适供货商,只为了明年开春后赢得一个响亮的开门红。

钱桥赶在1983年最后一天回到珈城,周六,上工上学。

看到他的消瘦的两颊,嘴唇遍布裂口,杨双心疼坏了,她哽咽地说:“你到底有没有好好照顾自己身体?给你带来钱怎么不好好花?”

穷家富路,每次钱桥外出,杨双总是会给他准备充足金钱,结果每次回来瘦一圈。

上次从日本回来,行李袋除了必要衣物外,其他都是他给她还有孩子们带的礼物,逼问价格,带到日本的钱全部花在他们身上,他自己愣是一分钱没花。

“一顿饭没有落下,没有瘦,是肌肉。”钱桥伸出手,用力,抓着妻子的手放在自己大臂隆起的肌肉上,“是不是和以前一样?”

杨双翻了白眼,隔着重重衣服,她能摸到才神奇呢。

算了,这段时间好好给他补补。

两人直接从汽车站返回家中,钱桥回家立马进入厕所洗澡,出门在外洗澡不方便,他自己能感受到身体散发的酸味,夫妻俩隔着一道木门聊天。

聊聊近况、聊聊孩子、聊聊厂子发生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