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习惯了(1 / 2)

郑淼站在舞台对面,一双眼睛紧紧盯着台上那个小小身影,具举止投足间能看到孩子将来的风采。

“看把你给骄傲的,”郑琅心里那叫一个后悔呀,真后悔没有跟着去京城,不然现在站在台上是他的徒弟,而不是叫师伯。

小小年纪能记住这么多选段不容易,这是老天奶追着喂饭。

落落大方的表现,郑琅心中有是一酸,转而提起另外一件事:“12月底省里要举办曲艺大赛不限年龄,要让你那小徒弟参加吗?”

曲艺大赛是所有练习评弹学生,一定要参加的比赛,上至七十岁下至七岁孩童都能参加。

“还没想好,孩子太小了,”郑淼犹豫不决,“我既是评委又是她的师。”

“你就是顾虑太多,”郑琅摇头,“曲艺比赛不多,回回你都是评委,难不成都不让你小徒弟参加?”

钱绾玩着听众奶奶送给她摇铃,蹦蹦跳跳往师父方向跑。

“师父。”她伸手抱住郑淼的腿,拿起手中的摇铃晃了晃,指着正在散场的老听众说,“那个奶奶送我的摇铃。”

郑淼慈爱地摸摸她的头:“说谢谢没有?”

“说哒。”

郑琅弯下腰,平视钱绾,温和地说道:“小孩,想不想参加曲艺比赛?台下会有很多很多观众,很多人能听到你唱评弹,还会给你鼓掌。”

很多观众?钱绾当场点头答应。

郑琅冲着郑淼挑眉。

一如既往喜欢自作主张,气得郑淼不想搭理他,绾绾是个小人来疯,观众多对她而言是致命弱点,拿观众当诱饵能不点头答应吗?

上午十一点半,钱桥杨双夫妻带着三个孩子提着书如约而至,从郑淼口中得知他们家小老幺要参加比赛的消息高兴不已,纷纷表示会配合。

去餐厅路上,夫妻俩生出一丝紧张,与上千人较量,想想都刺激。

作为当事人的钱绾蹦蹦跳跳,完全不知道紧张为何物。

路过一家银行门口,里三层外三层人群将里面团团围住,四个孩子凭借身高优势,一眨眼的功夫消失在夫妻俩视线中。

两人不近不远站着,过了五分钟,四个孩子从人群中钻出来。

钱绾兴奋地讲述自己看到的东西:“爸爸妈妈,抽奖券、电饭煲。”

“小笨蛋。”钱誉轻轻拍了拍妹妹的头,“是买一百元国库券,拥有一次抽奖机会,买的多抽奖次数多。”

“进口电饭煲,听说一个好几百。”钱敬双眼放光,“好想抽一个回家拆开看看里面的构造。”

“都是噱头。”钱温冷着脸说,“里三层外三层全是银行请的托。”

夫妻俩对视,原来是国库券啊。

难怪会请托,那玩意儿从去年开始发行,从上而下强行摊派,从去年发行他们夫妻发放的工资中有一部分是国库券,利率是挺高的,但流动性差,转出去必须折价处理才行。

所以,无论是国营厂职工还是其他国有单位看到它心里烦的不行。

这家银行大张旗鼓搞抽奖活动,估计是骗骗啥也不懂的人。

“行了,我们赶紧走吧,”杨双笑道,“今天爸爸请我们全家吃西餐。”

四姊妹注意力转移,纷纷询问起西餐事宜。

夫妻俩在结婚前去过一回,从餐厅出来两人没吃饱,刚开始接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没吃饱,装模作样回家后又各自加餐。

想起往事夫妻俩笑出声,结婚后有一次两人聊起,对那次吃西餐的感受,用一个成语总结“华而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