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今日叨扰了(2 / 2)

李沐听得是未来岳母所求,二话不说便包了数瓶相赠。

罗母得了香水,整日喜形于色,带着淡雅幽香与一众老姐妹炫耀。

身为罗成之妻,她往来的皆是朝中勋贵女眷。

这些长安顶级的贵妇们,很快也被香水迷得神魂颠倒。

她们寻遍长安城却买不到,便催着自家老爷、公子四处打听。

香水的名声,就这样在大唐上层传开了。

连深宫中的长孙皇后,也有所耳闻。

太极宫内,长孙皇后捧着莲子羹走进御书房。

李二已批阅整日奏章,连片刻喘息之机都没有。

\"陛下辛劳一日,该歇歇了。\"

\"臣妾熬了莲子羹,最是养心益气。\"

李二搁下朱笔,揉着发酸的手腕叹道:

\"确实乏了!\"

\"如今大唐日渐强盛,政务却越发繁重。\"

\"尤其是李沐那小子搞的新唐商盟,各地与世家冲突不断,都要朕派官府调停......\"

新唐商盟在李沐的谋划下,影响力与日俱增。

虽遭世家打压,各处分号非但未见颓势,反而愈发兴旺。

各地水泥坊更是如火如荼地兴建着。想必用不了多久,第一批水泥便可问世。

到那时,朝廷还需配合规划全国水泥路网,只怕要更加忙碌了!

长孙皇后心疼地为李二揉肩,眼中闪过一丝灵动的光芒。

李二派杜如晦前往李沐处索要香水。

长孙皇后虽感满意,心中仍有些不是滋味。

\"陛下可知这香水李小子最先想送给谁?\"

李二摇头表示不知,他对这新奇之物尚不了解。

皇后轻叹,流露出儿大不由娘的感慨。

\"他造出香水头一个念头就是送给罗贞,你未来的儿媳!\"

\"这小子,倒真出息了。\"

李二初时恼怒,随即释然一笑。

孩子成长终究是好事。

他安抚良久,才让皇后平复心情。

\"爱妃宽心,朕定会好好管教他。\"

\"有新奇物件也不知先孝顺长辈。\"

\"既然他惧怕李淳风与袁天罡,朕偏要将二人派去给他当差。\"

李二想起李沐对二人的排斥,顿生促狭之意。

这既为皇后出气,也因未能求得仙丹而耿耿于怀。

此刻李沐对宫中之事毫无察觉。

他正带着侍女小翠和梅雪在长安街头闲逛。

小翠欢欣雀跃,围着公子说个不停。

\"公子近来实在太过忙碌。\"

\"入京后还没好好逛过呢。\"

\"年关将近,街上新添不少新奇玩意儿,公子可要仔细看看。\"

确实,自迁居长安以来,各种事务接踵而至。

而在李沐经营下,长安日渐繁华。

四方商贾云集,人口愈发稠密。

这座都城正逐渐展现大唐气象。

三人走走停停,悠闲自在。

忽然李沐驻足,望向某个摊位露出笑意。

\"此物竟已如此普及?\"

他上前查看,只见百姓围着摊主讨价还价。

\"炉子能否便宜些?\"

\"蜂窝煤虽好,可每日耗费不少。\"

\"买这许多煤,炉子该白送才是。\"

原来摊上售卖的是蜂窝煤与煤炉。

乌黑的煤块堆积如山,煤炉更是抢手。

摊主辩解道:\"客官此言差矣!\"

\"这炉子选料上乘,经久耐用,既能烧煤也可燃柴。\"

\"单是外层铁皮就值不少钱。\"

双方争执许久才成交。

待人群散去,李沐上前询问:

\"店家,这些蜂窝煤与炉子从何而来?\"

\"倒是前所未见的新奇物件。\"

这一切都是李沐的杰作!

他将蜂窝煤与煤炉的生意交给新唐商盟经营,短短时间内便风靡全城,百姓们纷纷抛弃旧时的柴火,改用这些新奇物件。

掌柜见李沐衣着华贵,身后跟着两名侍女,便知是贵客临门,忙不迭招待。

\"这位公子有所不知,这蜂窝煤乃李财神怜惜百姓寒冬难熬,特意传授技艺,着人开采煤矿制成。\"

\"那煤炉更是精妙绝伦,同样出自李财神之手!自打用了这两样物件,我家再不用柴火,煮饭烧水温暖如春。\"

\"这蜂窝煤火力旺,烟灰少,实乃居家必备。公子府上若还未置办,可要抓紧了。\"

李沐听得一愣:\"李财神?这是哪位神灵?\"

掌柜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这一声\"财神\"让李沐哭笑不得。转念一想,自己开创的产业养活无数百姓,这个称呼倒也不算过分。

\"细想起来,虽然本名不彰,但雅号倒是不少。先有书圣,后有诗仙,如今又多了个李财神......由他们去吧。\"

李沐转而询问价格。作为发明者,他必须确保百姓能负担得起。

掌柜以为来了大主顾,连忙道出实情:\"公子明鉴,这蜂窝煤虽原料不贵,但采挖运输都需人力。小店还包送货上门,故而作价一文钱五块。\"

李沐暗自盘算:按长安米价,六文钱可买三十块蜂窝煤,足够五六日之用。虽比柴草略贵,但胜在方便清洁。

\"多谢掌柜指点。这些琐事向来是下人操办,今日叨扰了。\"

他满意地离开。推广煤炭不仅能让百姓温暖过冬,更能保护关中的生态环境。再看城外黄土高原日渐荒芜,黄河泛滥成灾,皆因百姓砍伐树木为薪所致。

李沐可不愿日后生活在漫天黄沙中。

获取所需消息后,李沐向店家致歉,随后领着两位侍女继续漫步长安街头。他有意探查市井物价,体察民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