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张维翰教授则更关注城市规划、交通物流和未来发展的综合效益,倾向于选择基础设施更好、与城区连接更便利的区域。
三人各抒己见。
林墨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几张对比分析图和数据表格,清晰地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王司长,张教授,周总,我认为,最合适的方式,是以王司长的意见为前提,依托现有的国营木器一厂旁边的空地进行改扩建。”
他指向图纸上的分析数据:“理由有三。第一,区位优势。木器一厂目前位于城东工业区边缘,既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又更靠近规划中的新货运干道,未来原材料进口和成品出口的物流成本更低。厂区周边也有较多尚未开发的土地,扩建余地大。”
“第二,产业基础与政策惯性。木器一厂目前是‘逸云’、‘磐石’系列的主要生产基地,也是我们出口创汇的绝对主力。部里和市里对于支持木器一厂发展的政策路径是清晰的,资源倾斜有惯性。在此基础上升级改造,阻力最小,政策延续性最强,更容易获得支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林墨目光扫过众人,“‘滚雪球’计划的核心是出口创汇。木器一厂现在已经成为了这个循环的关键节点和标志。”
“将联合体的核心放在这里,能最快速度地形成示范效应,将我们‘进口-加工-出口-再进口’的良性循环模式固化下来,并将其能量辐射到未来纳入联合体的其他‘卫星车间’。这比在一片空地上重新建立一个‘样板’,更具说服力和现实推动力。”
他最后总结道:“当然,选择木器一厂旁边的预留地,意味着前期需要处理更复杂的现有生产与改造建设的衔接问题,对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我相信,在张教授的指导下,我们能够拿出妥善的、分阶段的实施方案,将影响降到最低。”
林墨的分析条理清晰,数据支撑有力,尤其是紧扣“出口创汇”这个当前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目标,一下子打动了王副司长。
王副司长沉吟片刻,猛地一拍大腿:“好!说得对!就定在木器一厂!我们要的就是这个示范效应和推动力!老周,”他看向周明轩,“你们厂担子更重了,有没有信心?”
周明轩虽然有些遗憾不是龙成厂,但也深知林墨分析的在理,更重要的是,联合体的核心落在木器一厂,对他和木器一厂而言同样是巨大的机遇。他立刻表态:“王司长放心,我们木器一厂全体职工,坚决服从部里决定,全力配合林工和张教授的工作,保证完成任务!”
张维翰教授也微微颔首,对林墨基于综合效益的务实选择表示认可:“立足现实,着眼发展,这个选址思路是科学的。后续的详细规划和分期建设方案,我们需要更加精细。”
至此,家具生产联合体的宏图,终于完成了最关键的理念统一、人才确认和地址锚定。
一个以木器一厂为基地,由林墨实际负责设计、张维翰教授保驾护航、王副司长统筹资源的庞大建设项目,正式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实质性推进阶段。林墨的毕业设计,也由此与国家的工业现代化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即将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