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夜嫁娘(1 / 2)

第一章:入山

刘云超的登山鞋陷进泥泞的山路,发出\"咯吱\"的声响。七月的贵州山区,空气中弥漫着腐烂草木和潮湿泥土的混合气味。他擦了擦顺着太阳穴滑下的汗珠,抬头望向远处山坳里若隐若现的村落轮廓。

\"前面就是桐木村了。\"带路的农用三轮车司机老张熄了火,用沾满油污的袖子抹了把脸,\"小伙子,你一个大学生去那穷乡僻壤做啥子研究?\"

刘云超递上一支烟:\"听说那里保留着一种叫'夜嫁娘'的古老婚俗。\"

老张接烟的手突然顿住,火柴盒\"啪\"地掉在泥地上。\"你打听那个做啥?\"他的声音陡然压低,眼神飘忽地扫视四周,\"那可不是什么吉利事。\"

\"我是民俗学专业的,专门研究这些濒临消失的传统习俗。\"刘云超掏出学生证。

老张弯腰捡起火柴,避开了刘云超的目光。\"我劝你别去。\"他划着火柴,火焰在他浑浊的瞳孔里跳动,\"那村子...不太干净。去年有个外乡人去看了夜嫁娘,回来就疯了,整天念叨着什么黑轿子、白灯笼...\"

刘云超不以为然地笑了笑。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人,他对这些乡野怪谈向来嗤之以鼻。

傍晚时分,刘云超终于站在了桐木村村口的石牌坊下。牌坊上\"桐木村\"三个漆金大字已经斑驳脱落,两侧石柱上刻着的对联也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唯一清晰可见的是牌坊顶部悬挂的一面铜镜,镜面朝外,在夕阳下泛着诡异的红光。

第二章:村中异象

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老人正在纳凉。看到陌生人走近,他们立刻停止了交谈,浑浊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刘云超。

\"老人家好,请问村长家怎么走?\"刘云超礼貌地问道。

老人们沉默地交换着眼色。最后,一个缺了门牙的老汉用烟杆指了指村子高处一栋挂着红布的木楼,然后迅速别过脸去,仿佛多看刘云超一眼都会招来灾祸。

村长杨守山是个五十出头的精瘦汉子,脸上的皱纹像是用刀刻出来的,深而硬。他接过刘云超的介绍信,在油灯下反复查验,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

\"夜嫁娘...\"杨村长放下信纸,声音低沉得像从地底传来,\"那不是给活人看的。\"

刘云超早有准备,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厚厚的信封推过去:\"杨村长,我只是想做个学术记录,绝不会外传。\"

杨村长的手指在信封上摩挲了几下,突然压低声音:\"明晚正好有一场。但你得记住——\"他的眼睛在油灯下闪着异样的光,\"第一,不准拍照录像;第二,不准靠近新娘三米内;第三,不管看到什么,不准出声。要是犯了任何一条...\"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当晚,刘云超被安排在村小学的空教室里过夜。教室的木质地板随着他的脚步发出\"吱呀\"的呻吟,墙角结满了蜘蛛网,黑板上还留着半年前的教学内容,粉笔字已经被潮湿的空气晕染得模糊不清。

刘云超刚躺下不久,就被一阵诡异的乐声惊醒。那不是喜庆的婚乐,而是某种凄厉的唢呐声,调子忽高忽低,时而像女人哭泣,时而像动物哀嚎。更诡异的是,这声音总是在某个高音处戛然而止,仿佛被什么无形之物突然掐断了喉咙。

他摸出录音笔,悄悄打开窗户。月光下,他看到远处的山路上有一列白色的光点缓缓移动——那是提着白灯笼的队伍。夜风送来若有若无的啜泣声,刘云超的手臂上瞬间爬满了鸡皮疙瘩。

第三章:冥婚真相

第二天,整个村子出奇地安静。刘云超想找人聊天,村民们却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他。只有几个不懂事的孩子好奇地围着他转,但当问起夜嫁娘时,他们立刻像受惊的麻雀般四散奔逃。

\"阿婆,为什么要在夜里办婚礼啊?\"刘云超拦住一个卖凉茶的老太太。

老太太的手突然剧烈颤抖,陶碗\"啪\"地摔在地上,褐色的茶水溅在刘云超的裤腿上。\"新娘...见不得光。\"她说完就匆匆离去,背影佝偻得像背负着什么无形之物。

下午四点,杨村长带着刘云超来到村西头一栋孤零零的老宅前。宅子的门窗紧闭,檐下挂着褪色的红布条,在暮色中像干涸的血迹。更诡异的是,宅子门前撒了一圈白色的粉末,在夕阳下泛着森冷的光。

\"这是...\"刘云超刚要询问,杨村长就严厉地瞪了他一眼。

\"石灰粉。\"一个村民低声解释,\"防...防东西跑出来。\"

刘云超的心跳突然加速。他假装整理衣领,悄悄打开了藏在纽扣里的微型摄像机。

随着天色渐暗,村民们陆续聚集过来。所有人都穿着素色衣服,沉默地从侧门进出,没有一丝婚礼该有的喜庆气氛。刘云超注意到,每个人的腰间都系着一根红绳,绳上挂着个小布袋,散发出刺鼻的中药味。

\"那是什么?\"他小声问身旁的年轻人。

\"朱砂和艾草。\"年轻人紧张地搓着手指,\"辟邪用的。\"

天黑透时,宅子里突然响起一阵刺耳的唢呐声,比昨晚听到的还要凄厉。正门缓缓打开,四个穿黑衣的壮汉抬出一顶漆黑的轿子。轿子通体漆黑,连轿帘都是黑的,四角挂着惨白的纸花。轿子后面跟着十几个村民,全都低着头,手里提着白色的灯笼,灯笼上的\"囍\"字却是用黑墨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