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武松来信与意外帮手(2 / 2)

“是啊,等武松回来了,李三疤那厮得躲着走!”

武大郎抹着眼泪,咧着嘴笑了,笑得比哭还难看:“俺弟……俺弟没事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看着他又哭又笑的样子,潘金莲心里也酸酸的。这兄弟俩的感情,比她想象的还要深。她拍了拍他的背:“别哭了,该高兴才是。等武松回来了,咱包饺子给他接风。”

“哎!包饺子!”武大郎赶紧站起来,用袖子擦了擦脸,“得买最好的肉!”

大概是武松要回来的消息太让人高兴,今天的饼卖得格外快,不到午时就卖光了。回去的路上,武大郎一路都在哼小曲,还买了两斤好酒,说是要庆祝。

刚到巷口,就见李三疤带着两个混混堵在那里,手里还拿着根棍子,脸上带着狞笑:“武大郎,潘金莲,可算等到你们了!”

武大郎脸色一白,下意识地把潘金莲护在身后。潘金莲却没慌,心里冷笑:这泼皮还真是不长记性。

“李三疤,你还敢来?”她往前一步,直视着他,“昨天的石灰粉没尝够?”

提到石灰粉,李三疤的脸就扭曲了,昨天他眼睛被迷得红肿,到现在还疼:“小贱人,少得意!今天看我不砸了你的摊子,打断你的腿!”

说着,他挥着棍子就冲了上来。

就在这时,巷口传来一声大喝:“住手!”

众人回头,只见一个穿着捕快服的汉子走了过来,身材高大,腰里挂着刀,正是王掌柜说的张都头。他身后还跟着两个捕快,一脸严肃。

李三疤的棍子僵在半空,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张……张都头,您咋来了?”

“我再不来,你是不是要把这紫石街翻过来了?”张都头冷冷地看着他,“有人告你敲诈勒索,寻衅滋事,跟我回县衙一趟!”

“不是的!都头,我没有!”李三疤慌了,连连摆手,“是他们……是他们先动手的!”

“哦?”张都头看向潘金莲,“他说的是真的?”

“都头明察。”潘金莲不卑不亢,把昨天李三疤派人送药、晚上堵截的事说了一遍,又指了指周围探头探脑的街坊,“这些街坊都能作证,是他屡次找事,我们只是自卫。”

街坊们纷纷点头:“是啊,都头,是李三疤先找事的!”“我们都看见了!”

李三疤看着众口一词,脸都绿了,却还想狡辩:“他们胡说!是他们……”

“闭嘴!”张都头喝断他,“人证俱在,你还敢狡辩?带走!”

两个捕快上前,架起李三疤就走。李三疤挣扎着,嘴里还骂骂咧咧:“潘金莲,武大郎,你们给我等着!我不会放过你们的!”

看着他被押走的背影,潘金莲松了口气,对张都头道:“多谢都头为民做主。”

“分内之事。”张都头点点头,看了眼武大郎,“你就是武松的哥哥?”

“是……是俺。”武大郎有点紧张。

“武松是条好汉,在边关立了大功,前些日子的冤屈已经查清了,很快就会回来。”张都头的语气缓和了些,“你们好好过日子,要是再有人找事,直接去县衙找我。”

“哎!谢谢都头!”武大郎连忙道谢,激动得脸都红了。

张都头走后,街坊们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说着。

“太好了!李三疤被抓了,以后总算能清净了!”

“还是武松面子大,连张都头都特意关照!”

“大郎,等武松回来了,可得请我们喝喜酒啊!”

武大郎笑着应着,眼角的皱纹里都带着笑意。潘金莲看着他,心里也暖暖的。看来,好日子真的要来了。

回到家,武大郎把那瓶好酒拿出来,小心翼翼地打开,倒了两碗:“娘子,咱喝一杯,庆祝庆祝!”

潘金莲也没推辞,端起碗抿了一口,辣辣的暖流顺着喉咙往下滑,心里的那点紧张和不安都散了。

“大郎,”她看着他,忽然笑了,“等武松回来了,咱把这破屋修修,再买张新炕,冬天就不冷了。”

“哎!”武大郎用力点头,眼里闪着光,“再买个大灶台,让你做更多好吃的!”

“还得买两身新衣服,你看你这棉袄,都破了。”

“娘子也买,买那最好看的布料,做件新棉袄。”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他们身上,暖洋洋的。潘金莲看着武大郎憨厚的笑脸,忽然觉得,这古代的日子,好像也没那么难熬。

至少,现在的她,不再是孤身一人,有身边这个老实人陪着,有盼头,有奔头。

她拿起碗,跟武大郎碰了一下:“干杯!”

“干杯!”武大郎也跟着碰了一下,笑得像个孩子。

酒液洒了点出来,落在地上,溅起小小的水花,像是在为他们这来之不易的安稳日子,鼓掌喝彩。

潘金莲知道,这只是开始,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她不怕。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再大的坎,也能迈过去。

她看向窗外,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仿佛连空气里都带着甜丝丝的味道。

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