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折子言辞犀利,弹劾了当时负责治理黄河的靳辅。
于成龙在折子中指责靳辅不顾两河百姓的生死,执意修筑堤坝,导致河水泛滥,淹没了大量农田和村庄。
不仅如此,靳辅还胡乱征收民夫,声称要挖掘中河,并且还要修建四处堤坝,这无疑是在浪费国家的钱财和人力。
康熙皇帝心里很清楚,于成龙和靳辅在治理黄河的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尽管于成龙隶属于靳辅的管辖范围,但他显然对于靳辅的做法并不服气。
于是,康熙皇帝当机立断,下令在寒冬时节,将靳辅和于成龙一同召至京城,会同九卿科道等官员,详细研讨治理黄河的事宜。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河岸,靳辅和于成龙得知后,两人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然而,这场争吵并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果,双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互不相让。
最终,两人都气愤地各自骑上马匹,匆匆赶往京城。
那么,靳辅何许人也?
靳辅出生于崇祯六年,他的祖籍是山东济南,但他本人却出生在辽阳。
在童年时期,靳辅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聪明才智。
他知书达理,虽然在九岁时失去了母亲,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成长和发展。
相反,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神童。
顺治六年,靳辅成功入选为笔贴式,这是一个专门负责文书工作的职位。
两年后,他又进入了翰林院,担任编修一职,开始了他在官场的生涯。
顺治九年,靳辅授国史院编修。
顺治十五年,靳辅任内阁中书,升兵部员外郎。
康熙七年,晋升为通政使司右通政,第二年升国史院学士,充任纂修《清世祖实录》的副总裁官。
康熙九年十月,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靳辅的人生轨迹迎来了新的转折点。
他被改任为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侍郎,成为内阁中的一员。
康熙十年,靳辅的名字再次传遍大江南北。
这一年,他被任命为安徽巡抚,成为安徽百姓的父母官。
靳辅的善政深受百姓们的赞誉和爱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好官。
尤其是在三藩之乱期间,靳辅更是不遗余力地为安徽百姓谋福祉。
他采取了一系列利民措施,稳定了社会秩序,保障了安徽人的生活。
这些善举不仅让安徽在动荡时期得以安宁,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民心。
康熙十六年,黄河淮河多处决口,江淮两地瞬间沦为一片泽国。
洪水肆虐,百姓流离失所,这场灾难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康熙皇帝当机立断,立刻将安徽巡抚任上的靳辅提升为河道总督,专门负责黄河、淮河决口的修建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