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他还特意将“正直”二字加重了语气。
索额图说完,目光不经意间向上瞟去,只见康熙手中正拿着一串小佛珠,不停地摆弄着,似乎并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过了好一会儿,康熙才缓缓地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徐乾学……徐乾学啊,此人确实是刚正不阿,眼里容不得半点儿沙子。”
一提起徐乾学,康熙的脑海里就像放电影一样,不断地闪现出关于他的点点滴滴。
那是康熙九年的时候,举行了一场科举考试。
在这场考试中,脱颖而出的是状元蔡启僔、榜眼李光地以及探花徐乾学。
这一年对于康熙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不仅是他成功从鳌拜手中夺回朝政大权后的首次科举,更是他亲自主导、亲自选拔庶吉士的重要时刻。
所以,康熙对这一届科举的印象格外深刻。
徐乾学作为探花郎,成功入选庶吉士,并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务。
康熙十一年,徐乾学已经开始担任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了。
就在这一年,他处理了一起顺天府的第一冤案。
原来,当时的考生韩菼因为某些原因被主考官取缔考试资格,并将其投入大牢。
但徐乾学却独具慧眼,将韩菼从牢房中解救出来,让他重新参加乡试。
最终,韩菼不负众望,一举夺魁,成为了状元。
而徐乾学也因为这件事情,赢得了天下举子们的一致称赞。
康熙十四年,徐乾学终于迎来了他仕途上的一次重要晋升——左春坊左赞善。
这个职位不仅让他能够每日陪伴在康熙皇帝左右,还让他有机会充任日讲起居注官,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起居。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
就在徐乾学春风得意之时,他的父母却先后离世。
按照当时的礼制,徐乾学必须辞官回家守孝,这就是所谓的“丁忧”。
在丁忧期间,徐乾学并没有荒废时光,而是将精力投入到了学术研究之中。
他主持编纂了一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丧礼着作——《读礼通考》。
这部着作详细阐述了古代丧礼的各种规定和仪式,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康熙十九年,纳兰性德牵头,徐乾学作为编修参与其中,共同为大清编纂一部规模宏大的《通志堂九经解》。
这部巨着共计一千七百九十五卷,是徐乾学花费两年时间搜集唐、宋、元、明等朝代学者的解经之书,并精心编纂而成的。
随着《通志堂九经解》的问世,徐乾学在学术界的声誉日益隆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