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孩儿知道您现在处境艰难,但您千万不要再做蠢事了……”
父子间的对话,充满了无奈和深情。
明珠于心不忍,望着纳兰性德痛苦的表情,眼圈泛红。
康熙二十四年六月,纳兰性德突然病情加重,急病突发,最终不治身亡。
明珠赶忙向康熙请假,康熙这才知晓纳兰性德已经病逝,心中悲痛万分。
乾清宫内,康熙紧急召见了李光地。
“臣李光地,参见皇上。”李光地跪地行礼,态度恭敬。
康熙摆了摆手,示意李德全带领其他人先行离开,只留下他和李光地二人在殿内。
“光地啊,容若病重以来,你一直不肯探望,朕知道,你是不敢,是也不是?”康熙眯起眼睛,紧紧地盯着李光地。
李光地被康熙的目光逼视得有些不自在,他的额头上渐渐渗出了一层细汗。
终于,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皇上,多年来,明相和索相一直在拉拢臣,臣……臣心里苦啊……”
康熙自然知道,索党和明党之间的争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再加上太子和大阿哥渐渐长大,朝臣们也纷纷开始站队。
他们或是选择支持太子党,或是站在大阿哥这一方。
这种局面让康熙感到十分棘手,因为他深知这其中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索额图是太子党的核心人物,而明珠则是大阿哥的支持者。
这两个人都是朝中的宰相,权力极大,彼此之间相互制衡。
近年来,弹劾他们二人的奏折如雪片般飞来,甚至连御史们也多次对他们进行弹劾。
然而,康熙却将这些奏折都留中不发,并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
一方面,康熙明白这两个人都动不得。
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轻易将其中一人撤职,恐怕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朝廷局势失控。
另一方面,康熙也担心一旦其中一人被撤职,另外一人就会失去制衡,从而变得更加难以掌控。
康熙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伤和无奈。
他深知,这其中一方是太子的舅舅,另一方则是大阿哥母亲惠妃的叔叔。
这复杂的关系让他感到无比沉重。
“哎……你实在不应该啊,容若他绝非牵涉党争之人。”康熙叹息着说道,“他在临终之际,是多么盼望你能去探望他一眼啊。”
康熙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两个月前,那时他亲自前往明珠府上探望病重的纳兰性德。
当纳兰性德看到康熙身旁仅有一名太监李德全时,他的心中顿时涌起一阵酸楚。
康熙敏锐地察觉到了纳兰性德的情绪变化,关切地问道:“容若,你是否想见李光地呢?”
纳兰性德缓缓地摇了摇头,似乎想要否认,但康熙却明白,他内心深处其实是多么渴望能见到自己的师傅啊。
尽管纳兰性德跟随李光地学习的时间仅有短短半年,但李光地对他来说,不仅是授业解惑的恩师,更是一生的挚友。
“皇上……臣……”李光地听闻康熙的话语,泪水早已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他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愧疚和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