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康熙正史 > 第1135章 南怀仁懂俄语?

第1135章 南怀仁懂俄语?(1 / 2)

纳兰性德词中说道:“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

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

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或许纳兰性德并不喜欢战争,他喜欢的,唯有青山绿水、唯有对家乡的眷恋。

“古今幽恨几时平”融合了羁旅之苦与历史虚无感,体现侍卫身份下的矛盾心理:既怀报国之志,又厌弃战争残酷。

大阿哥接着读,他读了一首千古绝句。

《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的上片开篇就是惊艳之语,纳兰性德叠用两个“一程”突出长路漫漫之感。

而下片的风一更雪一更,则是时间的维度,风雪声扰了征人的梦,纳兰性德用“聒碎”的动词来形容,凄美异常。

“好词!好词!”康熙捋着胡子,不禁感叹,谁说天下才子唯有汉人?

纳兰性德虽然是个满人,文采却不输陈廷敬、熊赐履等人。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上阕描绘了边塞的苍凉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下阙则通过咏史,表达了对过往英雄人物的追思和对河山的深情。

整首词将边塞之景与历史之叹融为一体,展现了纳兰性德词作的独特韵味。

作为满洲贵族,纳兰性德在《蝶恋花·出塞》中借“青冢”“铁马金戈”暗喻清俄冲突,既强调清廷边境主权(如“牧马频来去”指沙俄侵扰),又流露对战争的反思。

《鹧鸪天》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

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

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那本手稿虽然残破不堪,但其中的一部分仍然清晰可辨。

大阿哥显得有些犹豫和支吾,似乎对是否要将它交给康熙还心存疑虑。

然而,最终他还是下定了决心,将手稿递给了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