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康熙正史 > 第1130章 台湾设府,天下一统

第1130章 台湾设府,天下一统(1 / 2)

其五:治理台湾

施琅认为朝廷应该在台湾和澎湖驻军,并设立官员进行治理。

他一直将台湾和澎湖视为一个整体,坚决反对放弃台湾,也不赞同只守澎湖而弃台湾的观点。

他指出,如果仅仅守卫澎湖而放弃台湾,那么澎湖就会像孤悬在汪洋大海中的一片薄土,与台湾相隔甚远,且远离金门、厦门等地,这样怎么能不受制于人呢?

所以,守卫台湾才是巩固澎湖的根本所在。

施琅主张台湾和澎湖应该同时守卫,两者相互犄角,声气相通,一旦有需要,彼此之间的应援也会更加容易,这样才能保持安宁。

接着,施琅以一个历史见证者的身份,站在战略家的高度,以史为鉴,严肃地指出:“昔日郑成功之所以能够负隅顽抗,久久不降,就是因为他以台湾为老巢,以澎湖为门户,四通八达,让他可以随意游移肆虐。”

施琅从反面论述了留下澎湖就必须留下台湾的道理。

其六:治理方案。

在台湾设置一名总兵,一名水师副将,两名陆师参将,共计八千名士兵;在澎湖设置一名水师副将,两千名士兵。

如此一来,总共的兵力可达一万名,这样的兵力足以坚守台湾,而且无需额外增加兵力和军饷开支。

此外,对于防守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等官员,规定每三年或两年就转调至内地任职,避免他们长期在台湾任职,这将成为一项固定的制度。

施琅不仅对驻军的安排考虑得十分周全,他还对驻军与当地人民的关系进行了深思熟虑。

在他的奏疏中提到:“由于此地刚刚开辟,当地的正赋和杂饷都应该予以免除。

目前这一万名士兵的口粮,可以暂时全部由官府供给。

三年之后开始征收赋税,这些税收可以用来辅助军需。

这样做既可以寓兵于农,又能满足实际需求,还可以节省开支,不必完全依赖内地的物资转运。”

施琅因为曾经亲自到过台湾,并对南北两路进行过考察,所以他的这些设想非常全面且细致,可以说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这些设想为清廷治理台湾描绘了一幅详尽的蓝图,为后来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其七:总结。

施琅深知天下形势的重要性,他认为在谋划天下局势时,必须追求万无一失。

台湾虽然是一个外岛,但实际上关系到四个省份的要害之处。

不能因为那里可以耕种,还能稍稍提供一些军粮,就认为可以考虑放弃。

即使台湾是一片不毛之地,必须依靠内地运送物资,也绝对不能将其舍弃。

施琅还结合了自清朝顺治十八年以来的情况,当时为了躲避贼寇的祸患,竟然将五个省份的边境地区都画出来进行迁移。

这种做法导致了一系列的积弊,他毫不顾忌地尖锐指出:

“以我朝的兵力,与前代相比,是何等的强盛。然而当时的封疆大臣们,却没有长远的治国方略,也没有立志消灭贼寇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