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安
福建总督 姚启圣 顿首
康熙二十二年 秋
“姚都啊……”
施琅缓缓地放下手中的酒坛子,那酒坛子在他手中已经变得空荡荡的了,仿佛他心中的某种东西也随着酒液一同流淌殆尽。
他凝视着那空酒坛子,眼神有些迷离,仿佛透过它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你是信任我施琅……”施琅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像是被什么东西触动了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他的泪花在眼眶中打转,晶莹剔透,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刺眼。
施琅抬起头,模糊的视线中,姚启圣的身影若隐若现。
那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熟悉的是他们曾经一起共事的日子,陌生的是此刻姚启圣对他的态度。
“海霹雳,我呸!”姚启圣的声音突然在施琅耳边炸响,如同一道惊雷。
施琅的身体猛地一颤,他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这个指着自己大骂的老东西。
“你还海霹雳了,若保不住台湾,你枉为海霹雳!”姚启圣的话语像一把利剑,直刺施琅的心脏。
施琅的嘴唇微微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喉咙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般,发不出声音。
“老东西你放心,台湾是你我共同的功劳,我绝对不会让朝廷放弃台湾!”
施琅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虽然有些沙哑,但却充满了坚定。
台湾的去留问题,就像一块巨石压在施琅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
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他很久,成为他心中一个巨大的痛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不得不去拜访礼部右侍郎苏拜和福建巡抚金鋐。
苏拜是在康熙二十二年七月底才离开京城,到福建上任的。
而金鋐,也仅仅做了福建巡抚七个月而已。
施琅不知道他们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如何,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够理解他的苦衷。
但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去试一试,因为台湾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他一生的痛,和姚启圣的梦。
金鋐上任之后,对姚启圣和其他福建官员的行事风格极为不满,于是接二连三地向康熙上书弹劾他们。
然而,让金鋐始料未及的是,康熙竟然对他的举动大为光火,并怒斥道:
“他刚到任就开始弹劾他人,无非就是想让下属畏惧自己罢了。这种恶习长期沿袭,实在是非常不妥当,你们都要记住!”
金鋐原本打算大干一场,三把火还没烧完,就已经得罪了福建的众多官员,不仅遭到了他们的冷眼相待,还让康熙对他心生不悦。
更糟糕的是,朝廷对金鋐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与此同时,苏拜也是个胆小怕事之人,面对台湾的去留问题,尽管施琅不停地强调台湾的重要性,但苏拜和金鋐的态度却都显得犹豫不决、支支吾吾,谁也不肯明确表态。
“你们啊……”施琅怒不可遏地指着金鋐和苏拜,心中充满了愤恨。
从这两人的态度来看,即使放弃台湾,对他们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想到这里,施琅深感失望和无奈,他转身回到驿馆,决定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决心。
在驿馆中,施琅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篇名垂千古的《恭陈台湾弃留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