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祭文后,施琅绕着台湾岛走了一圈,对这片土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他仔细观察了台湾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并将这些情况详细记录在册。
九月初六,施琅派遣船只将刘国轩送回福建,让他去见姚启圣,商议安插之事。
随后,按照批次,施琅将郑克爽、冯锡范以及他们的家眷送往福建,交由福建总督姚启圣妥善安置。
十月,郑成功的儿子郑聪等六人,郑克爽的兄弟九人、刘国轩和冯锡范的兄弟,以及大明皇室后裔朱恒等十七人,还有众多的官兵、下人、家眷等,都被送回了福建,交由姚启圣进行安插。
十一月,台湾四海皆平,一片宁静祥和。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奋斗,台湾终于恢复了平静,不再有战乱和动荡。
如今,台湾已经没有风险,施琅决定将总兵官吴英留下镇守台湾,确保这片土地的长治久安。
而他自己,则率领大军班师返回厦门。
十一月二十七日,阳光明媚,厦门码头热闹非凡。
岸边站满了福建的老百姓和官兵们,他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施琅将军的归来。
“看啊,来了,来了……”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呼喊声,大家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远处的海面。
只见一艘巨大的船只缓缓驶来,船头飘扬着鲜艳的旗帜,那正是施琅将军的座船。
“是施琅将军,是施琅将军的大船啊……”人们兴奋地喊着,欢呼声此起彼伏。
这一刻,他们盼了好多年了。
尤其是那些水师的家属们,他们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因为他们终于可以见到自己的亲人了。
不多时,施琅的大船缓缓靠近码头,船身庞大而威严。
船梯缓缓放下,施琅将军身着戎装,步伐稳健地走下楼梯。
他的身影高大而挺拔,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有力。
当施琅的脚步刚刚接触到福建的大地时,突然间,鞭炮声骤然响起,锣鼓喧天,礼炮齐鸣。
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仿佛是在为施琅将军的归来而欢呼,也是对他功绩的最高赞誉。
施琅激动不已,他看到吴启爵和常在,二人就在岸边,手中端着似乎是礼物,正在等着他过去。
施琅满脸笑容地快步走到两人面前,他的步伐显得格外轻快,仿佛心中充满了喜悦。
吴启爵站在一旁,声音洪亮地喊道:“施琅收复台湾,立下不世之功!特授予施琅为靖海将军,晋封靖海侯,世袭罔替!其所属官员,各加一级;兵丁,再赏一次,以彰显皇上对施琅的特别优待之意!”
话音未落,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施琅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他连忙跪地谢恩,对着康熙所赐的龙袍叩头,眼中的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涌出。
“臣施琅,谢皇上隆恩!”施琅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此时,周围的军民们也纷纷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欢呼声此起彼伏,如雷贯耳,整个欢迎仪式热闹非凡,气氛异常热烈。
施琅站起身来,他的脸上虽然还挂着泪痕,但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看着眼前的龙袍,心中感慨万千。
这件龙袍不仅是对他功绩的肯定,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然而,施琅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喜悦冲昏头脑。
他深知,台湾的去留问题已经成为朝廷的焦点,而他作为收复台湾的关键人物,必须尽快赶回福州,参与到这场重要的讨论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