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今天他们将面临一个重大的决定——剃发。
这一举动意味着他们将彻底告别明朝,归顺大清。
施琅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
南明小朝廷历经风雨,至此终于寿终正寝。
而郑成功一手打造的明郑集团,也在这一刻彻底归顺了大清。
施琅深吸一口气,走到郑克爽面前,亲自拿起剃刀,为他剃去了长发。
郑克爽的表情有些复杂,既有对过去的不舍,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剃发完毕后,施琅又将清朝的袍子、褂子、靴子、帽子等一一赐给了大家。
这些服饰代表着他们新的身份和归属。
施琅特别留意到了刘国轩,他亲自挑选了一些好看的衣服,走到刘国轩面前,微笑着说:“国轩,这些衣服你穿上一定很合适。”
刘国轩接过衣服,眼中闪过一丝激动的泪花。他哽咽着说道:“提督大人!”一边说,一边拜了下去。
施琅连忙还一个大礼,说道:“国轩,大清欢迎你。”
刘国轩有些惶恐地抬起头,说道:“今日我刘国轩不过是个俘虏罢了,提督为何还以大礼相待?”
施琅呵呵一笑,回答道:“我施琅是好汉一条,你刘国轩也是一条好汉。我施琅敬重的是好汉,而非身份地位。”
刘国轩听了施琅的话,心中一阵感动。
他原本以为自己会受到屈辱和冷落,没想到施琅竟然如此看重他。
在这一刻,刘国轩对施琅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他知道,自己在大清的未来或许会有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他相信,只要有施琅这样的人在,他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刘国轩听着施琅的话,心中愈发感慨,他不禁回忆起当年在国姓爷帐下的时光。
那时的他年轻气盛,一心想要立功,却因为嫉妒施琅的才能而与他产生了矛盾。
两人争夺功劳,互相排挤,最终导致施琅离开台湾,远走他乡。
施琅看着刘国轩,嘴角泛起一丝微笑,似乎早已看透了他的心思。
他缓缓说道:“二十几年过去了,这些往事都如同过眼云烟一般,何必再提呢?不过……”
施琅话锋一转,突然提高了声音,“你刘国轩确实是个好汉啊!别人或许不明白,但我知道,你在关键时刻能够看清局势,果断地劝冯锡范和郑克爽投降大清,这不仅保住了你自己的性命,也让台湾的百姓和军卒免受战乱之苦。这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啊!”
刘国轩心中暗自庆幸,还好自己当时能够审时度势,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他知道,如果不是施琅的宽宏大量,自己恐怕早已性命难保。
想到这里,刘国轩对施琅的敬佩之情又增添了几分。
八月十八日夜,施琅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思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