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康熙正史 > 第1118章 施琅抵达鹿耳门

第1118章 施琅抵达鹿耳门(2 / 2)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康熙即兴作诗,众人拍手叫好。

康熙转过身来:“施琅立了大功,立了大功啊.....”

“皇上慧眼识珠,敢于启用施琅这样的臣子,真是千古一帝啊!”高士奇的马屁,立刻就跟上了。

康熙那个高兴啊,兴奋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皇上英明!”

“皇上英明!”

众大臣也高兴,也开心,不断的夸奖康熙,赞扬康熙。

在众人的赞扬声中,康熙又即兴作诗一首:“

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

降帆来蜃市,露布彻龙楼。

上将能宣力,奇功本伐谋;

伏波名共美,南纪尽安流。”

这首诗,乃是康熙赞颂施琅收复台湾,为大清立下的不世之功。

康熙赞扬施琅,拿他和汉代的伏波将军相提并论。

康熙还未尽兴,与大家开怀畅饮中,又作诗一首:

《夜对月再成》

明月中秋节,驰书海外来。

自今天汉上,万里烟云开。

当然,对于施琅来说,这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他特别叮嘱吴启爵和常在,务必要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将这个好消息传递给康熙皇帝。

要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日期,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

而施琅能够精准地选择这个时间点,本身就显示出他的深谋远虑和对局势的精准把握。

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康熙对施琅另眼相看了。

毕竟,在如此重要的时刻,能够如此果断地做出决策并付诸行动,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康熙自然也明白这其中的深意,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写下一道圣旨,以最快的速度发往澎湖。

然而,就在康熙的圣旨还在传递的途中时,施琅却已经不在澎湖了。

原来,李光地从台湾那边传来消息,提醒施琅要尽快率领军队进入台湾,以免夜长梦多,发生变故。

施琅深知时间紧迫,容不得半点拖延,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立刻启程。

八月十一日,施琅率领着一万多名舟师,浩浩荡荡地朝着台湾进发。

这支庞大的舰队在海面上破浪前行,气势磅礴,仿佛是一支无敌的钢铁洪流。

施琅并没有急于赶路,而是故意让船行得缓慢一些。

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保持舰队的整齐和稳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台湾方面足够的时间,来做好迎接的准备。

终于,在八月十三日上午,施琅的舰队抵达了台湾的鹿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