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罢!既然李先生如此盛情,那我刘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说罢,他顺手将桌上的茶叶收了起来。
收好了茶叶,刘国轩转头看向李光地,笑着问道:
“李先生,我听闻您是安溪的才子,二十岁就考上了进士,真是令人钦佩啊!如此年轻有为,当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刘将军,您也是我福建的大将之才,跟随郑成功多年,扶保郑氏四代郡王,您的大名,在福建可是比我李光地大的多呦......”
商业互吹,到此为止。
二人哈哈大笑。
“刘将军,您乃通晓大义之人,如今台湾兵疲民乏,难以与朝廷大军抗衡。一旦朝廷大军攻上台湾,到时候生灵涂炭,台湾必将陷入一片血海。然而,康熙皇帝对郑成功赞誉有加,称其为中华民族之英雄,郑成功夺得台湾,本是为了保台湾百姓安居乐业。为了郑成功的英名,为了台湾的百姓,您也得劝说延平王和冯锡范早日归顺呐……”
李光地的这一席话,可谓是语重心长,将刘国轩逼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他既不能违背老主子郑成功的遗愿,又不能不顾及台湾百姓的生死存亡。
而刘国轩,作为一个早已宣布投降的人,此时更是骑虎难下。
刘国轩沉默片刻,脸上露出一丝苦笑,缓缓说道:“哎……如今施琅势大,我等亦明白为了百姓,也应该归顺大清……然而……”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光地急切地打断:“然而如何?刘将军有话但说无妨!”
“哎……”刘国轩长叹一口气,满脸愁容地说道:“我刘国轩虽然手握澎湖的军权,但是如今澎湖的大军已经溃散,而冯锡范却把持着台湾的朝政。这冯锡范啊……”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冯锡范的无奈和不满。
听到刘国轩的话,李光地连忙问道:“您是说冯锡范不肯投降吗?”
刘国轩苦笑一声,摇了摇头说道:“冯锡范现在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一心只想着出逃吕宋,我劝说他都来不及呢……”
“逃往吕宋?”李光地惊讶地问道。
刘国轩一摊手,无奈地说道:“是啊,他就是这么想的。不过这也无妨,军卒们都不肯跟他走,甚至已经杀了主将,四散奔逃了。”
“原来如此!”李光地这才松了一口气,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李光地接着说道:“刘将军,无论如何,您都要去劝说冯锡范啊。只要他肯剃发、登陆、称臣、入京朝圣,其他的一切都好商量。施琅将军也说了,只要你们肯投降,他一定会保奏二位以及延平王,封为公侯,说不定以后还有机会入主台湾呢。”
刘国轩闻听此言,心中不禁一动,他自然明白施琅之前对自己说过的话。
如今能够留下一条性命,并且保住全家不死,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毕竟,到了京城之后,只要不被处死,其他的一切都显得不再那么重要。
刘国轩略作思考,然后说道:“好!那我明日就去劝说冯锡范!”
李光地看着刘国轩,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缓缓站起身来,走到刘国轩的身边,俯下身去,在刘国轩的耳边轻声低语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