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明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如同箭一般,直直地射中了康熙心中所想。
康熙霍然起身,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大殿内回响:
“其一,谈判不过是郑氏集团的权宜之计,他们根本无意真心议和;其二,台湾自古以来便是我华夏之领土,这与朝鲜、琉球等藩属国截然不同;其三,明珠所言甚是,当王者,必爱新觉罗!”
康熙的这番话犹如醍醐灌顶,让在场众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他的真正意图。
紧接着,康熙继续说道:
“朕组建水师四年,水师提督都换了三个,花了朕八千万两白银。朕无论如何,也要听听响,瞧一瞧这水师的战斗力,武力攻台,朕要郑氏输的心服口服!”
陈廷敬闻听此言,不敢有丝毫怠慢,他笔锋如飞,迅速将康熙的旨意一一记录下来。
不多时,一道圣旨便已拟好。
随后,这道圣旨被快马加鞭地送往了福建福州和铜山两地。
施琅满心欢喜地接过圣旨,不禁感叹道:“明主啊!我施琅竟然能遇到如此贤明的君主!”
然而,当这道圣旨传到姚启圣手中时,他却如遭雷击般,整个人都变得垂头丧气起来。
“哎……”姚启圣长叹一声,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惋惜,“眼看着台湾就要真心投诚了,皇上却非要用武力去攻打郑氏……”
他心痛到了极点,仿佛自己多年的心血都在这一刻化为泡影。
姚启圣越想越觉得心灰意冷,最终决定给康熙上书,请求辞职回乡养老。
在奏折中,他写道:“臣年逾花甲,且身患重病,实在难以再胜任官职。恳请皇上准许臣辞官回乡,安享晚年。”
康熙看到姚启圣的奏折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
他心里很清楚,姚启圣之所以会这样做,无非是对自己的决策感到不满罢了。
事实上,自从康熙十七年起,姚启圣就一直致力于收复台湾的事宜。
为了组建强大的大清水师,他不惜变卖自己的家产,四处奔波筹钱,为水师筹集军饷。
甚至,为了赚取更多的军饷,他不惜冒着私自开放海禁、被御史言官弹劾的风险,也冒险地去做了。
不仅如此,姚启圣还积极鼓励福建沿海的百姓,将粮草卖给台湾,与台湾进行贸易往来。
他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经济手段来促进两岸关系的缓和。
自从姚启圣当上福建总督后,他对施琅的才能深信不疑,曾三次向朝廷举荐施琅担任水师提督。
事实证明,姚启圣的眼光确实独到,施琅在水师提督的位置上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施琅在担任水师提督后,竟然上书弹劾姚启圣,指责他在军事行动中对自己进行掣肘,并请求康熙授予他对台湾的专征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