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五日,康熙皇帝的队伍抵达了嘉沽禅。
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康熙皇帝决定在此地驻扎下来,以观察周围的地形和敌情。
接下来的几天里,康熙皇帝的队伍分别驻扎在塞佩里河、哈达和瞎木河等地。
每到一处,康熙皇帝都会亲自视察当地的情况,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并与当地的官员和将领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九月二十日,经过数日的艰难行军,康熙皇帝终于抵达了吉林乌拉,也就是如今的吉林市。
宁古塔将军巴海得知康熙皇帝驾到,率领着吉林水路大军前来接驾。
康熙皇帝对巴海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召见了他。
康熙皇帝坐在营帐中,面带微笑地看着巴海,问道:“巴海,朕命你筹建的吉林水师如今进展如何?”
巴海恭敬地跪在地上,回奏道:
“启禀皇上,吉林战舰水师自康熙三年创建以来,一直得到皇上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在康熙十五年,我们又打造了最新的战船四十艘,每艘战船可容纳三十名士兵,合计一千二百人。”
康熙皇帝闻听此言,心中一惊,他没想到吉林水师的规模竟然如此之大。
他不禁感叹道:“这么多人?这可真是一支强大的水师啊!”
巴海恭敬地颔首,表示赞同,然后说道:“吉林水师的确驻扎在松花江上,皇上若有兴致,大可前往检阅。”
原来,康熙在抵达之前,便已派遣使者提前知会了巴海。
巴海对此心知肚明,故而早有筹备,他暗自思忖,康熙此番前来,恐怕正是为了视察大清的吉林水师。
“如此甚好!”康熙龙颜大悦,当即决定道,“那明日朕便亲自前往松花江,检阅吉林水师。”
紧接着,巴海继续禀报:
“皇上,黑龙江城、莫尔根城以及齐齐哈尔城这三处地方,共有兵船一百二十只。这些兵船皆是康熙十七年之后所打造,然而,由于当地的江河水域并不适宜大型战船行驶,因此只能打造一些相对较小的兵船。”
康熙听闻后,微微颔首,表示了解。然而,他的眉头却突然一皱,似乎想起了什么,追问道:
“嗯,朕来此途中,见江边的百姓多有困苦之状,生活亦不如意,这究竟是何缘故?”
就在这时,都统萨布素突然挺身而出:
“启禀皇上,宁古塔那地方可是苦寒至极啊!每年只能种植一季粮食,产量极低,根本无法满足老百姓的温饱需求。
然而,在朝廷平定三藩之乱时,百姓们却勒紧裤腰带,不仅从民间抽调了大量壮丁奔赴南方战场,还从他们本就不宽裕的口袋里征收了税粮。正因如此,东北这几年的生活状况可谓是每况愈下啊!”
萨布素一边慷慨陈词,一旁的巴海却不断地向他使眼色,示意他不要再继续说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