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索额图和明珠等人对这份奏折一无所知。
万正色奏折强调:
其一清军三“不可行”:
第一:刘国轩智勇不可挡,他治军严明,且郑氏经营台湾数十年,所谓“十年生聚、十年教养、积寇难平。”
第二:清军水师劣势,郑军船只坚固,水务精熟,而大清福建水师刚刚成立,战船、火器、水手训练均未达到实战的标准。且郑氏战船装备的红衣大铜炮,射程1.5公里,清军在海中不敌。
第三:跨海作战风险,远距离出征台湾需要大规模的舰队,但清军缺乏跨海后勤保障能力,如遭遇风暴、台风等,或被熟悉海域的郑军截成几段,导致全军不能互相救援,全军覆没。
其二清军地里天险的“三难。”
第一:海峡阻隔,台湾距福建“汪洋万顷”,季风与洋流复杂。冬季东北季风猛烈,浪高难渡;夏季西南季风期短,战机有限。万正色强调“波涛不测之险”
第二:航道陌生:清军无详细台湾海峡海图,对水深、暗礁、洋流模式缺乏认知,易触礁或迷失。
第三:登陆困难:郑军在澎湖、台湾本岛筑垒布防,清军登陆后易陷入被动。
其三:政治经济的“三不可取。”
第一:民心厌战:三藩之乱刚结束,民众亟需休养,“穷兵黩武”将激化社会矛盾。
第二:财政压力:跨海远征耗资巨大,清廷财政尚未恢复,强征粮饷恐引民变。
第三:战略冗余:万正色主张“相望伺机”,认为郑氏内斗(冯锡范与刘国轩争权)将自溃,无需强攻。
索额图一边看奏折,这脸色是一边变化不断啊。
康熙满脸怒容,他怒目圆睁,死死地盯着眼前的众人,厉声道:
“万正色这竖子,竟然如此胆小怕事!他不仅夸大了刘国轩的实力,更是将台湾水师吹嘘得神乎其神。难道我大清的水师就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
康熙的话语如同一把利剑,直插众人的心脏。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据我所知,台湾水师的红衣大炮,其射程不过区区 1.5 里而已。然而,我军最新的火炮,乃是出自于南怀仁之手,其射程足足超过 5 里!这可是比台湾水师的火炮要先进三倍啊!”
说到这里,康熙的愤怒已经达到了极点,他猛地将手中的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只听得“砰”的一声脆响,茶杯瞬间四分五裂,碎片四溅。
康熙的胸膛剧烈起伏着,他的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大战尚未开始,主将却如此畏首畏尾,这样的人如何能够战胜台湾?”康熙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着,久久不散。
站在一旁的高士奇静静地听了一会儿,终于明白了康熙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