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汉人绿旗兵参与战斗,更重要的是,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汉人攻打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
这其中有两个好处:其一,汉人大多来自这些地区,对当地的地形较为熟悉,作战时自然更具优势;其二,重用汉人可以向世人表明,大清并非不信任汉人,而是对汉人充满信任。
这样一来,如果吴军看到清军如此重用汉人,想必会有更多的吴军选择投降。
高士奇仔细端详着康熙,似乎瞬间洞悉了他内心的想法。
他迅速挥毫泼墨,将圣旨一挥而就,然后恭恭敬敬地呈给康熙过目。
康熙接过圣旨,仔细审视着上面的每一个字,微微颔首,表示满意:“好,就照此颁发吧。”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康熙十九年三月八日。
这一天,寒风凛冽,永定河畔的芦沟桥在寒风中显得格外肃穆。
康熙亲自率领在京城的王公贝勒们,以及众多文武重臣,早早地来到芦沟桥,等候着安亲王的到来。
芦沟桥的十一孔石拱宛如一条苍龙,横卧在永定河上,桥面的花岗岩在晨曦的映照下,泛着淡淡的光芒。
桥两侧的 485 尊石狮,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座古老的桥梁。
然而,当得知安亲王次日才能抵达京城时,康熙并没有丝毫的不满或急躁。
他决定在卢沟桥留宿一晚,以显示对安亲王的尊重和重视。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芦沟桥上,给这座古老的桥梁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康熙率领众人,迎着朝阳,出城二十里,去迎接安亲王岳乐和惠郡王勒尔锦。
远远地,只见安亲王岳乐的铁甲军阵如滚滚洪流一般,自南方汹涌而来。
马蹄声响彻云霄,仿佛要踏碎这冰冻的大地。
一个月前,康熙特使前往武昌劳军时,曾赐予安亲王一批骆驼,如今这些骆驼依然驮着御酒,跟随着岳乐的军队缓缓前行。
然而,尽管有御酒相伴,岳乐的眉间却始终深锁,似乎有什么心事萦绕心头。
他站在高处,极目远眺,目光穿越重重山峦,最终落在芦沟桥的方向。
心中暗自思忖着昨日探马传来的急报,天子竟然率领诸王大臣出京二十里亲自迎接!这是何等的殊荣啊!
身旁的副将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心思,低声问道:“王爷,圣眷如此,何故忧心?”
岳乐缓缓转过头,看着副将,沉默片刻后,轻轻摩挲着腰间那条顺治皇帝所赐的玉带,叹息道:“昔年平张献忠时,先帝曾在太庙赐宴;如今我攻克长沙,皇上却不惜冒春寒之苦,亲自远迎……这岂不是功高震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