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吴世琮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如入无人之境般进入城中。
他运用智谋巧妙地夺取了孙延龄的兵符,使得原本属于孙延龄的军队瞬间失去了指挥,陷入一片混乱。
而孔四贞,则被吴世琮当作人质一般送到了昆明,并被软禁起来,失去了自由。
至于孙延龄家族的其他人,更是无一幸免,全部惨遭诛杀,一个活口都没有留下。
后来,马雄虽然暂时得以保全性命,但也同样被吴世琮软禁起来,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整个广西,已然完全落入了吴世琮的掌控之中。
吴三桂后方之危解除,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不禁喜笑颜开。
康熙十六年六月,一个惊人的消息如晴天霹雳般传到了京城——孙延龄被杀、孔四贞被关押到云南,而广西已完全落入吴三桂的掌控之中!
这个消息对于康熙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令他惊愕不已。
要知道,广西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它不仅是朝廷从广东西进的必经之路,更是扼守西南的战略要地。
如今,这条道路被吴三桂彻底堵死,朝廷想要从正面突破吴三桂的防线,难度无疑大大增加。
经过深思熟虑,康熙认为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采取围攻湖南的策略,逐步蚕食吴三桂的地盘。
于是,他果断下令:“传旨,命尚之信北上进军湖南!”
尚之信接到康熙的旨意后,心中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他深知吴三桂的实力不容小觑,出兵湖南恐怕会损兵折将,对自己的实力造成严重削弱。
于是,他以潮州总兵刘金忠尚未投降为由,公然违抗康熙的命令,拒绝出兵湖南。
时间一天天过去,一个月后,吴三桂再次展现出他的军事才能,他率领大军如猛虎下山般击败了安亲王岳乐的大军,一举攻占了湖南的永兴、郴州(今郴县)和宜章等地,并准备进一步进犯广东的乐昌、韶州(韶关市)等地。
湖南战场的形势瞬间变得异常严峻,安亲王岳乐连连败退,清军的防线岌岌可危。
面对如此危急的局面,康熙心急如焚,他意识到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才能挽回颓势。
于是,他再次传旨,严令尚之信立刻提兵北上,与其他清军一起夹攻湖南,共同抵御吴三桂的进攻。
然而,尚之信却对康熙的旨意视若无睹,依然我行我素,一心想要保存自己的实力。
他向康熙上疏,解释道:“如今,刘国轩已经占据了惠州,其势力如日中天,直逼广州府。此外,粤地的土寇仍然众多,潮州地区的人心也尚未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若我贸然出兵,恐怕不仅无法取得胜利,反而会让局势变得更加混乱不堪。”
尚之信的这番话,显然是在为自己拒绝康熙的调遣寻找借口。
他振振有词地陈述着各种理由,似乎这些理由都足以让他无法遵命行事。
而康熙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是感到十分无奈。
毕竟,尚之信所说的情况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确实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而且康熙也无法控制尚之信。
就这样,由于尚之信的拒绝,清军错过了围攻吴三桂的绝佳时机。
原本清军已经占据了有利的位置,但因为尚之信的拖延,不得不让出这些城池,让吴三桂有了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