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话语中透露出他对局势的担忧和无奈。
尽管他对王辅臣的忠诚有一定的信心,但面对如此重大的决策,他不得不谨慎行事。
于是,康熙拿起朱笔,在奏折上批复道:“卿请愿立功心切,然无论是湖南、还是四川皆能立功,忘卿辅佐经略莫洛,以立奇功。”
这道旨意既肯定了王辅臣的积极性,又委婉地拒绝了他出兵湖南的请求,同时还鼓励他与经略莫洛合作,共同建立功勋。
王辅臣接到康熙的旨意后,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一般,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他原本满心期待能够得到康熙的支持,出兵湖南一展身手,却没想到最终得到的是这样一个结果。
一旁的黄九畴见状,连忙劝慰道:“皇上虽然还是不相信您,但他也并未因为您不服从军令处罚您啊。”
龚荣也附和道:“是啊王将军,为今之计,只能听从莫洛的调派了。”
王辅臣沉默不语,他知道黄九畴和龚荣说得都有道理。
尽管心中有些不甘,但他也明白,在当前的形势下,服从康熙的旨意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王辅臣心中虽然对莫洛的指挥充满疑虑,但面对莫洛的权威,他也无可奈何,只得硬着头皮给莫洛送去一封书信,表示自己愿意服软,听从莫洛的调派。
然而,在内心深处,王辅臣对莫洛的用兵之道仍然持有强烈的保留意见:“照莫洛这么用兵,必败无疑啊!”
康熙十三年七月初。
西安将军瓦尔喀和陕西提督王辅臣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踏上了入川的征程。
然而,他们没有料到的是,吴之茂早已占据了有利地形,并布下了重重埋伏,就像一张张开的大网,等待着清军的自投罗网。
王辅臣深知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未知的危险,因此他不敢轻易冒进。
然而,莫洛却对他的谨慎态度感到不满,屡屡催促他迅速进军。
王辅臣心中叫苦不迭,他深知这样的催促只会让军队陷入更大的危机,但又无法违抗莫洛的命令。
在这种矛盾的情况下,西安将军瓦尔喀率先采取行动。
他率领着五万大军,强行渡关攻城。
然而,这一决定却成为了清军的噩梦。
吴之茂的伏兵如饿虎扑食般涌现,与清军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厮杀。
当天的战斗异常激烈,五万大军在吴之茂的猛烈攻击下,损失惨重,大半士兵都命丧黄泉。
清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不得不狼狈不堪地向后撤退一百里,才勉强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安营扎寨。
吴之茂率轻骑袭扰清军大营,清军再次大败,损兵折将。
与王辅臣预测的一样,清军只能边打边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