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定睛一看,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这道顺治十四年的奏折上的字迹,与吴三桂最后一道奏折上的字迹竟然一模一样!
“对上了,对上了,这道奏折必然是方光琛所写。”康熙面带微笑,语气轻松地说道。
他的目光落在手中的奏折上,仿佛已经看穿了其中的秘密。
一旁的苏麻喇姑见状,微微一笑,轻声说道:“皇上,既然知道这奏折是何人所写,那对于前线的事情,您也就更容易判断了。”
康熙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说道:“姑姑所言极是,多亏了姑姑的提点啊。”
说罢,他的心情愈发愉悦起来,嘴角的笑容也越发灿烂。
紧接着,康熙起身离座,脚步轻快地离开了慈宁宫。
回到乾清宫后,他立刻吩咐内侍传唤折尔肯与傅达礼前来觐见。
此时的折尔肯和傅达礼刚刚回到家中,尚未来得及歇息,便突然接到康熙的召见。
两人不敢怠慢,急忙换上官服,匆匆赶回皇宫。
夜幕已然降临,整个宫殿被灯火照得通明。
康熙早已在殿内摆好了酒宴,等待着二人的到来。
当折尔肯和傅达礼踏入殿门时,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
康熙见二人到了,连忙起身相迎,笑道:“二位爱卿一路辛苦了,快快请坐。”
折尔肯和傅达礼受宠若惊,连忙谢恩,然后在康熙的示意下落座。
这等殊荣,即便是朝中重臣明珠和索额图,也未曾在宫中有过如此待遇。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康熙与折尔肯、傅达礼开始深入交谈。
他们不仅聊起了二人在云南办差的种种经历,还谈及了吴三桂的为人和他在当地的势力。
当然,康熙在听取了二人对方光琛和刘玄初的讲述之后,对于云南的政局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皇上,据微臣所知,那方光琛对刘玄初的才能心生嫉妒。不仅如此,他还暗中与吴三桂的小儿子吴应麒勾结,一同联手打压刘玄初。”傅达礼一脸严肃地说道。
康熙听闻此言,不禁瞪大了双眼,满脸狐疑地问道:“如此说来,这刘玄初与方光琛之间的关系相当不睦啊?”
“岂止是不睦?简直就是水火不容!”折尔肯紧接着说道,“我们前往吴三桂的王府时,常常能目睹二人之间的争吵,甚至有时还会恶语相向呢。”
康熙闻言,冷哼一声,面露怒色:“那吴三桂呢?他难道对此一无所知吗?他就坐视不管吗?”
傅达礼嘴角泛起一抹淡淡的笑容,解释道:
“皇上,吴三桂又岂会不知其中内情?依微臣之见,吴三桂恐怕是担心其中一人若心怀叵测,那可如何是好?故而,他宁愿让他们相互争斗,也不愿轻易插手制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