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的笑声戛然而止,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殿外。
自从吴三桂造反以来,康熙皇帝,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前线消息的及时传递。
他下令每隔四百里设立一个驿站,并配备两名笔贴士和五十匹快马。
如此一来,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军报都能以最快的速度送达京城。
那声“东南急报”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每个人的心上。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都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因为他们知道,这急报意味着前方战事可能有了重大变故。
而康熙皇帝对军报的重视程度,更是超乎常人的想象。
即便是九门关了,军报也必须通过九门提督,星夜兼程地送到京城。
而白天更是如此,有时候一天之内甚至能收到十几份甚至几十份军报。
这些军报首先会被送到兵部,由明珠筛选出重要的内容,然后每日向康熙皇帝汇报两次,以供康熙批阅。
但若是遇到急报,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这些急报会被直接送入宫中,无论康熙皇帝是否已经入睡,太监们都必须立刻将他唤醒,以便康熙能够及时批阅急报,绝不能耽误片刻时间。
因此听到急报,众人都显得颇为淡定,仿佛这已经是家常便饭一般。
然而,当听到这是来自东南方向的急报时,有些人却突然愣住了,其中就包括明珠。
他不禁小声嘟囔道:“东南的急报?”
就在这时,送急报的人被徐圆梦带进了武英殿。
来人一踏进殿门,便被眼前众多官员的阵仗吓得有些胆寒。
他脚步踉跄,身体微微颤抖着,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跪在了大殿中央,结结巴巴地说道:“下官参见皇上……”
康熙见状,微微颔首,表示让他起身说话。
这人如蒙大赦,赶忙站起身来,但由于紧张过度,他的双腿仍有些发软。
只见他定了定神,然后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道奏折,弯下腰,双手将奏折高高举起,恭恭敬敬地说道:
“启禀皇上,小人奉钦差梁清标之命,特来向皇上呈送此奏折。”
听到“梁清标”这个名字,众人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毕竟梁清标去广州的事情大家都有所耳闻,如今他平安无事,自然让人安心不少。
康熙皇帝面沉似水,缓缓打开那份奏折,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起来。
当他看到梁清标竟敢私自做主,阻止尚可喜搬家时,原本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一些,嘴角甚至还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梁清标此人,办事确实胆大心细,与朕的想法不谋而合啊。”
然而,康熙转念一想,自己派去通知梁清标不让尚可喜搬家的人,究竟有没有见到梁清标呢?
亦或是根本就没能进入广州城?
想到此处,康熙的眉头又重新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