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茶水从壶嘴缓缓流出,在杯中溅起小小的水花,散发出淡淡的茶香。
然后,他自己也端起茶杯,轻轻放在鼻前嗅了嗅,接着微微抿上一口,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
“三十年前,平西伯因兵力不足,出关乞求多尔衮出兵,将闯贼赶出京城,随后清军占领京城,鼎定天下,天下人都能谅解。”
听到这话,吴三桂的思绪,也不由自主地回到了三十年前。
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天下大乱,李自成的闯军势如破竹,直逼京城。
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朝覆灭。
而他吴三桂,作为平西伯,手握重兵,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一边是李自成的招降,一边是关外清军的虎视眈眈。
最终,因为种种原因,他选择了出关乞求多尔衮出兵。
那一天,他站在关外的寒风中,望着远方,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自己这一步棋,将会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也将会改变整个天下的走向。
当清军与他的军队一同击败闯军,进入京城的那一刻,他看着那繁华的京城,心中既有胜利的喜悦,又有一丝迷茫和不安。
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到底是对是错……
“是啊......当年若多尔衮不发兵,我等或许都被闯贼诛杀......”吴三桂微微仰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怅惘,轻轻感叹一声。
“王爷借兵剿贼,天经地义!清军鞑子背信弃义,与王爷的名节无关!”方光琛连忙上前一步,拱手作揖,言辞恳切地说道。
他的眼神中满是对吴三桂的维护,似乎想要将那笼罩在吴三桂身上的阴霾轻轻拂去。
在这乱世之中,每一个决定都充满了无奈与挣扎,吴三桂借清兵之力对抗闯贼,本也是为了挽救大明的危局,只是那清军狼子野心,背信弃义,打破了最初的约定。
吴三桂缓缓地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仿佛透过那重重的山峦,看到了当年的烽火硝烟,喃喃自语道:
“是啊......当年他们若遵从老夫的约定,划江而治,北归大清,南为大明,何至于此啊!”
吴三桂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遗憾与不甘,那曾经的约定,就像一场美好的幻梦,在清军的铁蹄下破碎得无影无踪。
若真能划江而治,或许大明的社稷还能延续,自己也能成为那中兴之臣,留名青史。
“王爷,事已至此,多说无益,然而......”方光琛偷偷地瞄了吴三桂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
他心中明白,接下来要说的话,犹如一把锋利的匕首,会刺痛吴三桂那本就脆弱的内心。
但为了大计,他不得不将这残酷的现实说出口。
吴三桂察觉到了方光琛的犹豫,做了个请的手势,眼神中带着一丝坚定,示意方光琛继续说下去。
“然而明朝永历皇帝逃到缅甸,是王爷您奋起穷追猛打,故缅甸国王不得不将永历皇帝献上,而您又在篦子坡亲自勒死了永历皇帝和皇后。”
方光琛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道,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一般,敲在吴三桂的心上。
“单单凭这一点,天下的明朝旧将百姓,已经恨透了王爷,王爷也断断难以让天下人原谅。”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但那话语中的分量却越来越重。
此时,吴三桂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握紧,身体微微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