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康熙那小子不会杀我的!他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得掂量掂量后果。
再说了,我母亲在这里,她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我怎能忍心将她独自抛下;公主在这里,她是皇室之人,若我一走,她在这京城之中又该如何自处;还有世孙也在这里,他尚年幼,需要我这个父亲的庇佑。
若我一人回云南,置他们于何地!难道要我做那无情无义之人吗?”
那士卒见吴应熊如此坚决,急得额头满是汗珠,不停地搓着双手,苦苦哀求道:
“世子,您就听小的一句劝吧,如今云南那边局势紧张,王爷他老人家盼着您回去共商大计呢,这可是关乎咱们吴家兴衰的大事啊。”
吴应熊眉头紧皱,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打断士卒的话:“你不必再劝了,我意已决。”
士卒无奈,知道自己实在是劝不动这位驸马爷,只得满脸沮丧地拿着吴应熊写的信,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
吴应熊望着士卒渐渐远去的背影,口中喃喃自语道:“父王啊父王......千万不要做谋逆的大事......”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和无奈,心中就像有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清。
其实吴应熊心中很是忐忑,他的内心仿佛有两个小人在不停地争斗。
一方面,他是既想回到云南,那是吴家的根基所在,回到那里,他可以和父亲并肩作战,说不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重新找回那失去已久的荣耀和权力。
可另一方面,他又想留在京城,这里有他熟悉的一切,有繁华的街市,有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
只要吴三桂不反,日后就算没有兵权,他也是个富贵的王爷。
他可以在这京城之中安享荣华富贵,每日与亲朋好友饮酒作乐,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他实在是不想离开京城,他母亲张氏一生都生活在这京城,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若突然让她去云南,她能否适应那陌生的环境。
媳妇建宁公主,虽然性格有些泼辣,但这么多年相处下来,他对她也有了深厚的感情,他舍不得与她分离。
还有三个孩子,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容是他生活中最大的慰藉,他怎么能忍心让他们离开这熟悉的地方。
若离开京城,万一吴三桂反叛,康熙会对他们怎么样......
想到这里,吴应熊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仿佛看到了康熙那冷酷的眼神,听到了家人凄惨的哭声。
其实吴应熊最初,是希望吴三桂造反的,他觉得凭借吴家的实力,说不定能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到那时,他就是开国功臣,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可当他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自己的前程,又不希望吴三桂造反了。
造反毕竟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一旦失败,那将是满门抄斩的大祸,他可不想拿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去冒险。
他在这矛盾的心理中煎熬着,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只能默默地祈祷着父亲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心怀忐忑的吴应熊,又在深夜写下一封书信,劝吴三桂莫要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