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罢,张乙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一抹自信的微笑。
耿精忠听后,先是冷笑一声,然后语气冰冷地回应道:
“哼!吴三桂纵然势力庞大又如何?殊不知,天道并非眷顾于他,而是站在我耿精忠这边呐!”
话音刚落,耿精忠便仰头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回荡在整个房间之中。
紧接着,耿精忠止住笑声,眼神犀利地看着张乙,缓缓开口道:
“王爷所言极是,如今的天子不过是徒有其名而已,真正能够主宰这天下之人,非我耿氏家族莫属。既然如此,不妨就让这吴三桂充当那只出头鸟吧。待他与朝廷斗得两败俱伤之时,便是咱们趁势崛起、一举成功之日!届时,咱们定能一鼓作气,横扫千军……”
君臣二人相视一笑,那笑声仿佛能穿透云霄,回荡在整个宫殿之中。
然而,就在这欢乐祥和的氛围里,一名神色匆匆的侍卫突然闯入,单膝跪地抱拳禀报:“报……启禀王爷,台湾有信使求见!”
听闻此言,原本满脸笑容的耿精忠微微一怔,随即眉头微皱,略作思索后开口说道:“嗯?快请他到书房来。”
说罢,挥挥手示意侍卫退下办事。
没过多久,只听得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
紧接着,一个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子踏入了书房。
此人相貌英俊,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凡的气质。只见他见到耿精忠后,立刻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并朗声道:“外臣陈永华,拜见靖南王殿下!”
耿精忠见状,连忙起身相迎,脸上堆满了笑容,热情地回应道:“原来是陈先生啊,久闻您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呐!快快请起,不必如此多礼,请入座吧……”
对于陈永华这个人,耿精忠早有耳闻。
想当年,郑成功身旁最为倚重的谋臣之一,正是这位才华横溢的陈永华。
陈永华乃福建同安人士,其名号在福建一带可谓如雷贯耳。
他曾与郑成功并肩作战,率领着抗清队伍,与大清王朝展开了长达数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尤其是在郑成功逝世之后,陈永华更是挺身而出,全力辅佐郑经,不仅助其成功夺回台湾岛,还一举铲除了岛内的叛乱势力。
自从康熙元年以来,陈永华始终都是郑经的得力助手,堪称左膀右臂一般的存在。
当然,在这小说之中,陈永华乃是韦小宝的师傅,同时亦是天地会中的会主。
此刻,只见陈永华气定神闲地缓缓落座,随后动作轻柔却又迅速地自怀中掏出一封书信来。
他将那封书信稳稳地放置于桌案之上,缓声道:“此乃我主郑经亲笔所书,其中之意便是期望能与耿王爷达成同盟之约。”
耿精忠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轻笑道:
“上次郑经所言,可是对泉州、厦门等地虎视眈眈呐,这胃口着实不小。”
说罢,他目光如炬,紧紧盯着陈永华,似是想从对方脸上瞧出些端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