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下官一定把事情办好!”夏国相说道。
“王爷,既然咱们已然做出了决断,那依微臣之见,不妨先给王辅臣、耿精忠、尚可喜以及孙延龄等各修书一封,稍作试探,也好摸清楚他们的态度和意向。”
刘玄初微微躬身,言辞恳切地再次进言道。
吴三桂闻言,略作思索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道:
“嗯,玄初所言甚是!此外,还有那陕西的张勇、台湾的郑经、四川巡抚罗森、提督郑蛟麟、总兵官谭弘、吴之茂等人,也都需一一寄去书信试探一番才行啊。”
说罢,吴三桂眼神冷冷的看向刘玄初。
“遵命!”刘玄初领命后,缓缓坐下身子,取过笔墨纸砚,开始埋头认真地给众人书写起信件来。
吴三桂内心其实尚未完全下定最后的决心,一方面他还未下令将其子吴应熊从京城召回;另一方面对于刘玄初所提出的计策,他也并未明确表示应允。
正因如此,是否大军渡过黄河之后,关于正式宣布起义这件大事,一直被搁置着未能定夺。
这几日里,吴三桂心中着实有些烦闷与纠结。
然而,一想到自己所谋划的宏图伟业,他还是强打起精神,决定亲自带领一队人马,对整个军营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巡视。
刘玄初神色凝重地私自找到了胡国柱,压低声音道:“胡大人,想必您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咱们王爷如今已被康熙逼至绝路,起兵反抗之事已然迫在眉睫、难以避免!”
胡国柱微微颔首,表示认同,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之色,应道:
“刘先生所言极是啊!这起兵之念兴许就在须臾之间,或许便是下月,亦或是明天呐!”
他心中暗自思忖着,常言道乱世出英雄,自己文韬武略皆备,既能领军作战,又深受吴三桂信赖。
更何况自家媳妇乃是吴三桂的亲生女,一旦吴三桂能夺取天下,那自己少说也能捞个王爷当当。
想到此处,胡国柱不禁心潮澎湃起来。
这时,只见刘玄初稍稍向前一步,拱手言道:“胡大人,在下有一番肺腑之言,尚望胡大人能够审慎思量。”
胡国柱赶忙回礼道:“刘先生但说无妨!”
他对刘玄初向来敬重有加,但凡刘玄初所说之话,他大都会虚心听取。
刘玄初深吸一口气,缓声道:
“胡大人,世子吴应熊现今仍滞留京城,在下着实放心不下啊。依在下之见,还望胡大人能暗中派遣得力人手,想方设法将世子安全带出京城,若是能让世子顺利返回云南,那就再好不过了。”
刘玄初说完,冲着胡国柱深施一礼。
“世子……”胡国柱听到吴应熊这个名字后,脸上露出一丝犹豫之色。
他微微皱起眉头,缓缓说道:“王爷说过,世子一定会安然无恙的。”
然而,站在一旁的刘玄初却冷冷地笑了一声。
“哼!世子只要还留在京城,王爷就始终被束缚着。诚然,世子眼下也许会平安无事,若王爷真的起兵了,倘若康熙气急败坏起来,谁能保证他不会痛下杀手,将世子处决掉呢?这种事情,谁敢断言其结果如何?”
刘玄初的话语如同寒风一般,吹得胡国柱心头一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