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自己没有执意写下那封请求撤藩的奏折,或许局势便不会发展至如今这般被动之境。
其实,在吴三桂的内心深处,早已生出些许懊悔之意。
倘若当时自己能够保持清醒,不盲目跟风,想必那康熙即便有天大的胆子,也断然不敢贸然下令让自己撤藩。
越是这样想着,吴三桂心中的愤恨之情就愈发浓烈起来。
只见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苍白,仿佛被一股无形的重压所笼罩着一般。
一旁的方光琛察觉到吴三桂神色有异,一时间竟是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生怕稍有不慎触怒了眼前这位正处于暴怒边缘的平西王。
然而,正当屋内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之时,一阵突如其来的呼喊声打破了这片沉寂——“平西王,京城世子吴应熊的书信到了。”
听到这个消息,吴三桂心头猛地一震,但他很快便镇定下来,并高声回应道:“送进来。”
不多时,只见一名男子匆匆而入,而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吴三桂的女婿胡国柱。
原来胡国柱在王府门外,正好碰到了送信的人,于是带着他一路小跑,连呼哧带喘的进入议事厅:“王爷.......世子.......世子的密信到了。”
来人迅速地走到近前,动作利落地解下身后那沉甸甸的包袱,并小心翼翼地将其放置于地面之上。
紧接着,他双膝跪地,缓缓地伸手打开包袱。
就在这时,众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包袱之中。
只见包袱里,赫然躺着一个制作精美的木盒子,旁边还安静地摆放着一封书信。
此人恭恭敬敬地拿起书信,然后毕恭毕敬地递到了方光琛的手中。
方光琛不敢怠慢,连忙双手接过书信,转身又立刻呈给了坐在上方的吴三桂。
吴三桂接过书信后,先是细细端详了一番,发现书信的封漆完整无缺,上面还清晰可见吴应熊的私人印章。
要知道,这可是吴三桂和吴应熊事先约定好的重要流程,如此设置也是为了防止他人私自拆封查看。
确认无误后,吴三桂才轻轻拆开信封,展开信纸认真阅读起来。
然而,仅仅只是匆匆浏览了一遍书信的内容,吴三桂的双眼便如钉子一般,紧紧地钉在了包袱中的那个木盒子上。
一旁的侍卫见状,心领神会,赶忙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将木盒子捧起,送到了方光琛的面前。
方光琛则不慌不忙地伸出双手,稳稳地接过木盒,但并未急于打开,而是原封不动地将它放置在了吴三桂身前的桌案上。
此时,吴三桂忽然发出一阵冷笑,语气略带戏谑地对方光琛说道:“方先生,依您之见,这木盒子当中所装之物究竟为何呢?不妨大胆猜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