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手持横幅,口中高呼着请求留下吴三桂的话语,声音此起彼伏,响彻整个街道。
起初,折尔肯和傅达礼还会亲自走出驿馆,耐心地劝解百姓,表示此事乃皇帝陛下所下的圣旨,无法轻易变更。
而且,迁回辽东也是吴三桂本人的意愿。
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百姓们依旧不肯离去,日复一日地围在驿馆门前,两人渐渐感到心力交瘁。
最终,他们索性不再出门解释,任由百姓在外呼喊。
可这样一来,问题又出现了。
由于每天都有大量人群堵在门口,使得折尔肯和傅达礼想要外出办事变得极为不便。
正当他们为此事烦恼时,想起来康熙皇帝的旨意:命二人与当地巡抚朱国治共同督促吴三桂尽快北迁。
折尔肯和傅达礼如释重负,立刻动身前往巡抚府。
接下来的数日内,在众多百姓好奇的目光注视下,折尔肯、傅达礼以及朱国治三人,频繁会面于巡抚府内的书房之中。
每次进入书房前,他们都会先将仆人们支得远远的,以防谈话内容被泄露出去。
三人在书房里展开了一场场秘密会谈,详细商讨着如何促使吴三桂顺利北迁的策略。
经过多日的商议,巡抚朱国治决定派出手下亲信,在云南省内四处散布有关吴三桂即将离开的消息。
这些传言越传越广,甚至还有人声称吴三桂此次返回辽东将会重新当上王爷。
一时之间,各种版本的流言蜚语在街头巷尾迅速传播开来……
消息犹如一阵疾风骤雨般迅速传播开来,没用多久功夫,便如野火燎原一般传遍了云南的每一个角落。
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的身影。
许多百姓听闻此事之后,不禁喜笑颜开、拍手称快,更有甚者兴奋地叫嚷道:“那个长期欺压我们、鱼肉百姓的吴三桂,总算是要滚出云南啦!”
一时间,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而此刻位于昆明城中的平西王府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吴三桂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气得他暴跳如雷、怒发冲冠,原本红润的面庞瞬间变得铁青,一双铜铃般的大眼珠子几乎要瞪出眼眶来,连那花白的胡须都被气得根根直立,仿佛一头发狂的雄狮。
盛怒之下的吴三桂立即展开了一系列行动。
接下来的数天里,他马不停蹄地接连召见来自云南各地的大小官吏以及都统们。
这些官员们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匆匆赶往平西王府,生怕稍有不慎便会惹得这位权倾一方的王爷大发雷霆。
在此期间,吴三桂的心腹谋士刘玄初与方光琛始终如影随形地陪侍在其左右,为他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随着吴三桂频繁的动作,整个云南的局势骤然间变得紧张起来,就好似一张紧绷到极致的弓弦,随时都有可能断裂。
经过几日苦思冥想,吴三桂最终做出了决定,并放出了一则消息。
此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如同长了翅膀一样在民间广泛传播开来,引发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