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转念一想,当今圣上正值年轻气盛之时,其决心已定怕是很难轻易更改。
更何况,即便是以太皇太后的威望前去说项,最终能否奏效也着实难以预料。
想到此处,建宁公主不由得轻轻叹息一声,喃喃自语道:“唉,看来这次真的是遇上大麻烦了……”
吴应熊紧紧地握着自己的双拳,关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泛白,他压低声音对身旁的建宁公主说道:“公主啊,您有所不知。
这撤藩一事的背后所牵涉到的实在是太多了!我的父王在云南苦心经营多年,那里可谓是我们吴家的根基所在,根深蒂固。
如今朝廷这一道撤藩的命令下达下来,就怕父王
说完这些话后,吴应熊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建宁公主听到这番话后,顿时有些不知所措,她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能说出一个字来。
一时间,两人之间陷入了沉默之中,只有周围轻微的风声和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打破这份寂静。
过了好一会儿,建宁公主才轻声开口安慰道:“不管怎样,总会有办法解决的。”然而这句话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吴应熊默默地看了建宁公主许久,仿佛要将她的面容深深地刻在心底一般。
忽然间,他像是下定了决心似的,猛地站起身来说道:
“我先给父王写一封信,把这里的情况详细告知于他。等明天一大早,咱们就一起进宫面见太皇太后,探一探她老人家对此事究竟持何种态度。”
建宁公主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这个做法,此时此刻,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吴应熊走到书桌前,慢慢地铺开一张洁白的信纸,拿起桌上那支精致的毛笔,笔尖轻触纸面,却迟迟未曾落下。
他心里很清楚,这封书信的分量极重,其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局势的发展走向。
他必须谨慎措辞,既要向父王如实禀报当前局势的危急与严峻,让他能够充分了解情况并做好应对准备;同时又不能刺激到父王,以免引起他过于激烈的反应从而导致局面失控。
就这样,吴应熊一直站在桌前沉思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的天色逐渐暗了下来。
终于,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之后,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地挥动手中的毛笔开始书写起来。
只见一个个苍劲有力的字跃然纸上,每一笔每一划都倾注了他此刻复杂的心情。
建宁公主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始终落在吴应熊身上。
她的心早已乱成一团麻,对于眼前发生的一切感到既担忧又无奈。
但她知道,无论如何自己都要陪伴在吴应熊身边,共同面对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