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在今天,康熙事先下旨明令禁止任何人告假,所以此刻朝中的大臣们才得以全部齐聚一堂。
就在这一天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向紫禁城那金碧辉煌的宫殿,连带着整个朝堂都显得熠熠生辉。
令人惊讶的是,那些先前因为身患疾病而请假休养的大臣们,竟然也纷纷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他们面色虽然略显苍白,但眼神中的坚定和对国事的关切却丝毫未减。
看到这样的情景,坐在龙椅上的康熙皇帝不禁心中感慨万千,暗自唏嘘不已。
他深知这些大臣们不顾自身病痛也要前来参与朝政,正是出于对国家、对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
稍作停顿之后,康熙皇帝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朕这几日,接连收到了两道极为重要的奏折。今日在此,朕想要与诸位爱卿一同分享,听听大家对此有何看法……”话毕,他微微转头,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的明珠。
此时,一名太监手捧着那两道奏折,迈着缓慢而稳健的步伐朝着明珠走去。
每一步似乎都承载着千斤重担,又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深意。
众人的目光随着太监的移动而转动,整个朝堂一时间安静得只剩下轻微的脚步声。
明珠微微弯腰,接过其中的一道奏疏念道:“臣耿精忠拜上,臣袭爵二载、心恋帝阙。祗以海氛叵测、未敢遽议罢兵。近见平南王尚可喜、乞归一疏、已奉俞上口日。伏念臣部下官兵、南征二十余年。仰恳皇仁、撤回安插。”
翻译:“臣承袭爵位已有两年,心中一直眷恋着京城。只是因为海上的局势难以预测,所以不敢贸然提议停战。近来看到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归乡的奏折,已经得到了皇上的批准。想到臣的部下官兵们,南征已经二十多年了。恳请皇上仁慈,让他们撤回并妥善安置。”
当这道奏疏被宣读完毕之后,朝堂之上陷入了一片死寂,随后便爆发出一阵惊叹之声。
朝中的大臣们一个个瞠目结舌,脸上露出惊愕之色,甚至有些人额头上已经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回想起数月之前,尚可喜请求撤藩的那封奏折呈上之时,这些大臣们并没有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
毕竟,对于尚可喜的这份奏折,他们早已耳熟能详,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就已经反复看过不下十次之多。
然而,如今耿精忠所呈递上来的请求裁撤的奏折却是破天荒的第一份。
要知道,耿精忠年纪轻轻,方才三十多岁而已,正值壮年之际,哪里谈得上什么养老之说!
他与尚可喜截然不同,一个年富力强,另一个则已步入暮年。
但他竟然以尚可喜请求安插为借口,通过裁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大为震惊。
此时,坐在龙椅之上的康熙皇帝正目不转睛地观察着下方文武群臣的表情变化。
只见除了寥寥数位议政王还算镇定自若之外,其余众人皆是面面相觑,彼此用眼神交流着内心的惶恐和疑惑。
康熙暗自思忖道:“看来,这些议政王们似乎事先对此事有所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