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一边听着,一边不住地点头,表示对方光琛所言深以为然。
他轻抚下巴,若有所思地回应道:“方先生说得在理呀!那尚可喜若是到了本王这里,别说是当上将军了,充其量也就只能当个副将而已。”
这时,一旁的吴应麒也哈哈大笑起来,满脸得意之色地高声喊道:“哈哈哈……父王说得太对啦!咱们云南的每一位大将军,其麾下可都是统率着两万多人马呢!”
听到这话,众人纷纷哄笑起来,气氛一时变得热烈非凡。
而方光琛则趁热打铁,继续顺着吴三桂的心思说道:
“没错,正是因为这样,王爷您手握十多万雄兵,再加上众多家眷老小,总数怎么着也得有三四十万之众吧。
康熙他难道真敢下令让这三四十万人同时举家搬迁吗?
他就不担心这一路上会闹出什么乱子来,到时候恐怕他那朝廷根本就难以收场、无法收拾喽!”
方光琛一边说着,还不忘偷偷观察吴三桂的脸色,见吴三桂面带微笑,显然对自己这番话颇为满意,心中不禁暗自窃喜。
其实,这方光琛向来对刘玄初的才华心存嫉妒与不服之气,但凡遇到刘玄初表示赞同之事,他必定要站出来唱反调加以反对。
凡是刘玄初持否定态度的事情,他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到对立面去给予支持。
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就拿刘玄初对待吴应熊一事来说吧,由于吴应熊身为世子,且刘玄初本身就是名儒大家,因此常常劝谏吴三桂切勿赋予其他儿子过多过大的权力。
然而,与刘玄初立场迥异的方光琛却始终如一地伴随在吴应麒身旁,并坚定地拥护着吴应麒,满心期待着吴应麒将来能够荣登世子之位,继而顺利承袭平西王这一显赫爵位。
至于是否应该上书主动请求撤藩这件事,刘玄初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坚决不可为之。
但方光琛不仅公然反对刘玄初的看法,而且还试图通过此举来彰显自己对于吴三桂的全力支持。
只听刘玄初接着讲道:
“方先生啊,您这话可真是错得离谱呀!
近些年来,那小皇帝针对咱们云贵地区可是小动作频频呐,从各种蛛丝马迹就能明显看出,他早就心怀撤藩之意啦。
倘若王爷此刻贸然主动上书请求撤藩,这不恰好落入康熙老儿的圈套之中了吗?”
面对刘玄初这番言辞,方光琛毫不示弱,立刻反唇相讥道:
“哦?照刘先生这么说来,康熙既然有意撤藩,那他为何不干脆直接降下圣旨,责令王爷撤离藩地呢?如此一来,王爷难道还敢违抗圣命,赖在云南不走不成?”
“嗯,方先生所言极是呀!”
吴三桂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接着便口若悬河地继续说道,
“倘若小皇上真有意要老夫搬离此地,恐怕早早就降下旨意了。老夫向来对圣上忠心耿耿,又岂会忤逆圣旨呢?如今老夫不还是好好地待在云南,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