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别以为皇祖母老了,说吧,这次来是有什么事儿?”太皇太后将小铲子递给了宫女,自己站起身来。
康熙嘿嘿一笑:“还是皇祖母了解孙儿......”
原来这康熙,每日退朝之后,首先要去给太皇太后请安。
如果这一天中太忙,或者有事耽搁了,也会派人过去代自己请安。
今日早上,就是派太监过去请安的。
当然了,下午可不是请安的时候,因为压根就没有这个官吏。
太皇太后接过侍女递过来的湿手帕,擦了擦手,然后坐在椅子上:“说吧,什么事情?”
康熙呵呵一笑:“皇祖母,尚可喜今日的折子到了......”
“尚可喜的折子?”
原本大臣给康熙上折子,也是正常的国政,太皇太后根本不过问。
既然康熙提起了尚可喜的折子,那折子的内容,必定是让太皇太后感兴趣的。
“皇祖母,尚可喜请求归乡养老,让朝廷拨给房屋、田地、以及银两。”
太皇太后冷哼一声:“玄烨啊,不是我说你,这尚可喜上书归乡养老,没有七次,也有八次了吧?”
“皇祖母,这是第十一次了。”
“十一次?你今日到慈宁宫禀报此事,你要如何处理?”
康熙顿了顿说道:“皇祖母,孙儿念其劳苦功高,要准了尚可喜的奏折,让其归乡养老,落叶归根。”
太皇太后微微皱眉,轻摇着头说道:“玄烨啊,这尚可喜之事看似简单,实则背后牵扯甚广。他手握重兵多年,虽说是归乡养老,但其势力在广东盘根错节。”
康熙恭敬地答道:“皇祖母思虑周全,孙儿已令众臣去清查他的各项事宜,以防有变。”
太皇太后冷哼一声:“清查尚可喜的各项事宜?有什么好清查的?他尚可喜都已经七十多岁了,你动他干什么?”
见太皇太后不满,康熙有些骇然,其实他心里早有准备,无论太皇太后是否同意,自己都理应跟她说一声。
“皇祖母,您知道吗?如今三藩势力越来越大,若不加以削弱,日后必定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太皇太后点点头:“玄烨呀,你说的这些,皇祖母都明白。可是想要削藩,有无数个办法,可没有必要非得通过让他归乡养老,削弱藩王的势力。”
康熙沉思片刻后说道:“皇祖母,孙儿何尝不知还有其他法子,但此次尚可喜主动上书,乃是天赐良机。若错过,恐再难寻得如此合适借口。”
太皇太后轻轻叹气:“玄烨啊,你可知此举风险极大。尚可喜一旦察觉你意在削藩,必然引起轩然大波。他那些旧部若是叛乱,朝廷怕是难以招架。”
康熙神色坚定:“皇祖母,孙儿亦有考量。如今大清国力渐强,兵精粮足,并非昔日可比。且孙儿已安排得力臣子去搜集各方情报,只要部署得当,定能把控局面。”
“孙儿呀,这尚可喜已经七十多岁了,他还能活多久?你年方二十,血气方刚,这大清国的未来是你的,你着什么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