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呀,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亲眼目睹这场盛大的阅兵典礼,看看传说中的大清雄师到底是怎样一番气势磅礴的景象。
且说那吴应熊、耿聚忠、耿昭忠以及尚之隆等一干人等,当听闻朝廷即将举行盛大阅兵仪式这一消息时,皆如遭雷击般心头猛然一颤。
他们深知此事非同小可,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
于是乎,这些人心急火燎地各自挥笔疾书,匆匆写下一封封密函,并火速派遣亲信送往福建、广东还有那的云南等地。
远在云南昆明的平西王府内,吴三桂正于书房中悠然自得地品茗读书。
忽然,一名家丁急匆匆地奔入房中,呈上了来自京城的加急信函。
吴三桂见此情形,眉头微皱,心下暗自思忖究竟所为何事如此匆忙。
待他接过信封拆开一看,竟是其子吴应熊寄来的家书。
初读之时,吴三桂尚不觉得有何异样,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面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到最后更是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原来,信中详细描述了朝廷此次阅兵的规模之大、阵容之强,以及种种令人震撼的细节。
吴三桂阅罢,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疑虑与不安。
在他看来,康熙此番大张旗鼓地举行阅兵,其目的无非就是要向自己示威,给他和另外两藩一个严厉的警告。
想到此处,吴三桂冷哼一声,满脸不屑地将手中信件狠狠地甩在了桌上,咬牙切齿地道:“哼!区区黄口小儿康熙,莫非真以为凭借一场阅兵就能吓住老夫不成?简直是痴人说梦!”
一直侍立在旁的心腹刘玄初见到吴三桂这般动怒,心知事态严重,连忙小心翼翼地上前问道:“王爷息怒,不知对此局面,您可有应对之策?”
吴三桂闻言,微微眯起双眼,沉默不语,似乎正在脑海中急速思索着应对之法。
少顷,只见他猛地睁开双眸,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之色,随即唤来几名得力手下将领,沉声吩咐道:“速速传本王命令下去,让军中将士们即日起加倍努力操练,不得有丝毫懈怠。年后,咱们也来一场阅兵!”
言罢,吴三桂紧紧握起拳头,暗暗发誓决不在此时向康熙示弱半分。
“咱们也阅兵?”刘玄初一脸的疑惑。
吴三桂看着刘玄初,冷笑道:“没错,本王也要阅兵。他康熙想借此威慑本王,本王岂能坐以待毙。”
刘玄初担忧地说:“王爷,此举怕是会激怒康熙啊,目前我们势力虽大,但公然对抗朝廷,风险不小。”
吴三桂眼神一厉,“本王若在此刻退缩,只会让康熙更加张狂,认为本王怕了他。”
随后,吴三桂传令下去,云南各地兵营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阅兵事宜。
“可是.....可是我们要以何等名义阅兵?”刘玄初问道。